頌古一○一首 其二十二
歸家豈坐碧云床,
出戶不行青草地。
南北東西本自由,
渠無向背那回避。
歸家豈坐碧云床,
出戶不行青草地。
南北東西本自由,
渠無向背那回避。
回到家中不會只是坐在碧云般的床上虛度時光,走出家門也不會只在青草地間徘徊。南北東西本就自由自在,他沒有所謂的正面反面,又何須去回避什么呢。
渠:他,此處可理解為某種超脫的存在或境界。
向背:正面和反面,可引申為方向、立場等。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對人生、自由有了深刻感悟之時,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超脫世俗的心境,想要表達對自由境界的理解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一種自由超脫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闡述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對于研究禪理詩、表達人生感悟的詩歌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千年積雪萬年冰,掌上初擎力不勝。
南國舊知何處得,北方寒氣此中凝。
黃昏轉燭螢飛沼,白日褰簾水在簪。
蘄簟蜀琴相對好,裁詩乞與滌煩襟。
久在仙壇下,全家是地仙。
池塘來乳洞,禾黍接芝田。
起看青山足,還傾白酒眠。
不知塵世事,雙鬢逐流年。
青幟闊數尺,懸于往來道。
多為風所飏,時見酒名號。
拂拂野橋幽,翻翻江市好。
雙眸復何事,終竟望君老。
官閑馬病客深秋,肯學張衡詠四愁。
紅葉寺多詩景致,白衣人盡酒交游。
依違諷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好與高陽結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多朝軒冕冠乾坤,四海皆推圣最尊。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門依舊是龍門。
筵開樂振高云動,城掩鼙收落日昏。
嘗念蒼生如赤子,九州無處不沾恩。
孤鴈暮飛急,蕭蕭天地秋。
關河正黃葉,消息斷青樓。
湘渚煙波遠,驪山風雨愁。
此時萬里道,魂夢遶滄洲。
犧樽一何古,我抱期幽客。
少恐消醍醐,滿擬烘琥珀。
猨窺曾撲瀉,鳥蹋經攲仄。
度度醒來看,皆如死生隔。
未領春闈望早清,況聯戎閫控強兵。
風威遍布江山靜,教化高同日月明。
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東南自此全無事,只為期年政已成。
南越貢珠璣,西蜀進羅綺。到京未晨旦,一一見天子。
如何賢與俊,為貢賤如此。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聞古圣人,射宮親選士。不肖盡屏跡,賢能皆得位。
所以謂得人,所以稱多士。嘆息幾編書,時哉又何異。
九枝應并耀,午夜忽潛然。
景集青山外,螢分碧草前。
輝華侵月影,歷亂寫星躔。
望極高樓上,搖光滿綺筵。
夷師本學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況夷臣事。
所以不學者,反為夷臣戲。
所以尸祿人,反為夷臣忌。
吁嗟華風衰,何嘗不由是。
帝念淮堧疫疹頻,牢籠山海委名臣。
古來比德由無侶,當代同途豈有人。
夜宴獨吟梁苑月,朝游重見廣陵春。
多年疲瘵全蘇息,須到謳謠日滿秦。
萬仞峻為城,沈酣浸其俗。
香侵井干過,味染濠波淥。
朝傾逾百榼,暮壓幾千斛。
吾將隸此中,但為閽者足。
褒衣博帶滿塵埃,獨自都堂納卷回。
蓬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免重來。
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未開。
殘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謫仙才。
春山收暝色,爝火集余輝。
麗景饒紅焰,祥光出翠微。
白榆行自比,青桂影相依。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