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且過庵二首 其一
山邊架屋偏留我
雙袖龍鐘豈有他
道法也因長病減
閒情畢竟老年多
自將破罐炊水食
偶就新篇向佛歌
昨日已過今且過
不知明日又如何
山邊架屋偏留我
雙袖龍鐘豈有他
道法也因長病減
閒情畢竟老年多
自將破罐炊水食
偶就新篇向佛歌
昨日已過今且過
不知明日又如何
在山邊搭建的小屋偏偏留下了我,雙袖蓬松哪有其他緣故。修行的道法也因長期患病而減弱,閑適的情致到底是老年時更多。自己用破陶罐煮水做飯,偶爾對著新作的詩向佛吟唱。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暫且度過,不知明天又會怎樣。
龍鐘:此處形容衣袖蓬松、不整的樣子,亦可引申為老態。
道法:指修行的方法或佛道的法門。
破罐:破舊的陶罐,代指簡陋的生活用具。
且過:暫且度過,體現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推測此詩為作者晚年隱居山間時所作。長期患病削弱了修行的精力,卻也讓其更珍惜閑適時光。生活雖簡樸(以破罐炊食),卻能通過吟詩向佛尋得心靈慰藉,反映了晚年隨遇而安的生活狀態。
全詩以平淡筆觸描繪山居日常,通過“長病減道法”“老年多閑情”的對比,展現晚年心境的轉變;末句“昨日已過今且過”直點題旨,體現隨遇而安的人生哲學,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
月輪明夜靜,霜氣肅秋高。地險森刁斗,天空斷羽毛。關山邊塞迥,魂夢故鄉勞。王師崇撻伐,愿與共征袍。
市道奔趨古道違,可人迢遞費相思。夢殘細雨青燈夜,吟就停云落月詩。秋鬢已衰為客久,泰山無伴訪君遲。不知一別橋門后,幾度東風吹雨絲。
茹芝仙客老仙鄉,凈盡人間粒食腸。玉甑豈能無用處,幾番與世熟黃粱。
上馬入皇城,嫖姚典禁兵。猶言恩寵薄,下馬坐團營。
白云不出戶,為我含精華。所恐風吹去,離離成海霞。
山房靜對碧巉岏,與客歌騷夜未闌。客去燈寒眠不穩,心隨明月在闌干。
幽香偏許夜深聞,冷蕊從來水外村。南地恨無霜雪伴,獨將孤影照黃昏。一枝淡靜玉無痕,便覺蕭娘氣味村。旋汲清泉滋蓓蕾,小窗留待月微昏。
老母康寧兒壯大,一堂慈孝有誰如。吾家前代八登仕,喜有云仍知讀書。
喬木孤村晚,衡門落照平。云侵歸羽倦,風轉系匏輕。洗筆通泉過,移床候月明。無人同笑語,默坐對諸生。
賤妾朝下機,正值良人歸。青絲懸玉鐙,朱汗染香衣。驟急珂彌響,?多塵亂飛。彫菰幸可薦,故心君莫違。
俗說重生藥師佛,漢言藏地李時珍。百花釀借他山玉,四部醫回雪域春。煩惱人多自貴賤,菩提心豈別疏親。君看雅魯尼洋水,交集疊如哈達巾。
金天卻炎威,二氣始交戰。云奇未摧峰,江凈欲呈練。曉風清蟬腹,宿霧凝荷面。涼氣忽侵衣,庭花亂如霰。
碧煙凄繞愁行客。客行愁繞凄煙碧。腸斷隔山長。長山隔斷腸。曉風凄月小。小月凄風曉。樓倚奈人愁。愁人奈倚樓。
一夜點蒼山,入君讀書舍。芊眠白云色,而親在其下。
聞欲創招提,藉眾檀越力。而我貧里人,翻乞常住食。所馀唯一物,無價亦無色。念欲施山僧,覓之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