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和前韻二首 其一
遺履事悠遠,
白云飛帝鄉(xiāng)。
潛真社寄櫟,
觀化肘生楊。
秀葉發(fā)垂綠,
雜英牙變黃。
犧尊與溝斷,
俗骨爾何望。
遺履事悠遠,
白云飛帝鄉(xiāng)。
潛真社寄櫟,
觀化肘生楊。
秀葉發(fā)垂綠,
雜英牙變黃。
犧尊與溝斷,
俗骨爾何望。
黃石公遺履授書的故事已年代久遠,白云飄向那帝王所在的遠方。潛藏真性如社廟旁的櫟樹自在生長,觀察萬物變化恰似肘生贅瘤般自然。秀美的葉子垂落出一片新綠,各色花朵的芽苞正漸次變黃。祭祀的犧尊與溝中的斷物又有何異?凡俗之身啊你又有什么可企望?
遺履:用張良為黃石公拾履得《太公兵法》典故,見《史記·留侯世家》。
白云飛帝鄉(xiāng):化用“白云望帝鄉(xiāng)”意象,指對遠方或超脫之境的聯(lián)想。
社櫟:出自《莊子·人間世》,社廟旁的櫟樹因“無用”而保全,喻順應自然。
肘生楊:化用《莊子·至樂》“俄而柳生其左肘”(柳通“瘤”),喻自然變化。
犧尊:古代祭祀用的牛形酒器,代指貴重之物;溝斷:溝中被遺棄的斷物。
此詩為和韻之作(“復和前韻”),或為詩人與友人唱和時所作。結合詩中“潛真”“觀化”等詞,推測創(chuàng)作時詩人心境平和,傾向于對自然與人生的哲思,可能作于閑居或超脫世俗紛擾之際。
全詩通過典故與自然景物的交織,傳遞對自然規(guī)律的順應與對世俗追求的淡泊。以“犧尊與溝斷”的對比點題,強調(diào)凡俗之身無需執(zhí)著于外在物欲,體現(xiàn)道家“齊物”思想的影響。
萬樹迎風艷曉霞,香山秋色動京華。霜紅晚節(jié)人間重,莫比三春二月花。
仲冬度長淮,滉蕩迷所知。同行得佳侶,乃諧夙所期。憶昨辭京國,與子適同時。參差各首路,不謂會在茲。舉觴更相屬,滿飲不須辭。人生如浮萍,聚散安足疑。
海門潮落見瓜州,云樹蒼茫馬上游。千里河山歸禹貢,百重煙水入淮流。蕪城積夢璚花月,隋苑傷心碧草秋。二十四橋人靜夜,為誰猶倚木蘭舟。
亂馀饑又甚,云散我廬空。時運方如此,人心莫與同。病身須一壑,天下付諸公。為報平生友,途今處處窮。
路繞危垣上,風高松檜鳴?;w殊失意,草長不知名。游客咨遺俗,居民指舊京。浮圖天末起,瞻望忽傷情。
夜月小樓篳篥,東風深院琵琶。料理宿酲未了,春光又在鄰家。
昔在端平際,臨朝想老成。但聞轅固召,不見伏生行。霜柏無寒暑,朝華有悴榮。由來天所靳,上壽與高名。束帛徵諸老,深衣立一儒。鄉(xiāng)人偕獵較,童子共風雩。屑屑羞來往,兢兢迨舉扶。自慚衰竭久,書墓覺詞蕪。
愛汝側葉寒能青,插之銅瓶依石屏。晝屯云氣果不俗,夜飛光芒疑有靈。森聳似學鸞鳳翼,屈曲巳具虬龍形。更欲移裁萬仞嶺,待與松桂凌冥冥。
忙里清流也帶塵,閑中底物不長新。水將樹影揮空帚,楓換秋容作好春。自是不歸歸便得,老來下筆筆如神。鶯花煎煼無虛日,賤相誠齋一老人。
會攜小隊謁春申,斗酒重來席水濱。突兀山形猶向楚,奔騰江勢欲吞秦。云藏廢寺馀芳草,路轉(zhuǎn)虛亭遇異人。讀罷殘碑煙樹晚,孤舟明月載歸身。
柳色青青細雨愁,吳宮猶念舞腰柔。浣紗舊夢今何在,離別長歌能否休?隨碧水,待歸舟,千年只影自仙游。東君不許春悄過,換我人間花信留。
學道全真在此生,何須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無生理,縱復生知那處生。
森然繞檻翠瑯玕,瘦節(jié)疏枝特地寒。底事葉垂渾不舞,金風零露夜?jié)`漙。
淺夢非真,娥綠未顰,樓外誰折。薄寒比玉堪磨,一尾魚銜香沒。當時京洛,銀錠橋側微瀾,嫣嫣幾豆能生蝶。初學制新詞,是何年三月。人曰。隔江清泚,開到辛夷,送梅仙闕。冷淡東風,慢耦揚州丘垤。測花昨夜,花深乍破三蠡,已添愁海飛紅孽。未嘔緒吳蠶,食春陰如葉。
天街何處問平康,不捲珠簾見畫堂。粉面三千回薛媛,朱顏十五侍王昌。名駒蹀躞黃金勒,乳燕呢喃白玉梁。斟酌章臺人在否,羅巾猶護百花香。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