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楊聳翠
漫道長楊樹杳然
兩株猶挺潞河邊
靈根百尺斜浮水
老干千尋互插天
復閣參差云里近
雙峰縹緲霧中連
絲絲垂綠飛花日
系盡往來萬里船
漫道長楊樹杳然
兩株猶挺潞河邊
靈根百尺斜浮水
老干千尋互插天
復閣參差云里近
雙峰縹緲霧中連
絲絲垂綠飛花日
系盡往來萬里船
不要說高大的楊樹早已杳無蹤跡,兩株依然挺拔地立在潞河岸邊。它們的根須百尺斜垂浮于水面,粗壯的樹干高聳入云相互比肩。重疊的樓閣高低錯落仿佛與云相近,兩座山峰在薄霧中若隱若現相連。柳絮飄飛的時節,絲絲垂落的綠葉,拴住了往來的萬里航船。
漫道:不要說。
杳然:無影無蹤的樣子。
潞河:即北運河,北京通州段的別稱。
靈根:指楊樹的根須。
千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
復閣:重疊的樓閣。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垂綠:下垂的綠葉。
系盡:拴住、系住所有。
此詩或為作者游覽潞河時所作。潞河為古代漕運要道,詩中“往來萬里船”印證其交通地位。兩株古楊作為地標性景觀,見證了漕運繁榮與自然風貌,作者觸景生情,賦詩贊其挺拔與生機。
全詩以“二楊”為核心,從形態、環境、作用多角度描繪,既突出古楊“聳翠”的特征,又關聯漕運人文,展現自然與歷史的交融。語言簡練,意境開闊,是一首兼具畫面感與人文意蘊的寫景佳作。
天生禍水滅炎精,能使君王萬乘輕。不獨昭陽有飛燕,玉環沉醉在華清。
城頭鼓鼜雨凄凄,溪子牽船上惡溪。會有行人回首處,兩邊楓樹郭公啼。
入望青山易老,深巖梅樹差強。見說剡溪來往,何人伊洛門墻。
當時名字到成均,便脫儒冠荷寵新。喜向家山開白社,懶隨年少踏紅塵。澗松有節真宜晚,庭草無心亦自春。好景念君行樂處,天涯多少宦游身。
此身傳馬與時移,過盡三馀又一歸。野炬占風迷夜色,村肴宿歲待晨晞。鬢華老去能馀幾,心賞春來轉覺非。慚愧君恩許閑佚,食蔬那比首陽薇。
驊騮不受庸駑羈,志與千里風云期。才杰每稱天下士,慷慨必展胸中奇。十載君歸臥云島,功名歲月閒中老。燒丹永夜紫霞飛,問字無時綠樽倒。抱琴正好聽鳴泉,明朝又買西江船。角引曉霜凝別思,梅披晴雪照離筵。吳山楚水多芳草,黃金臺高幾時到。必逢豪杰語襟期,白發誰憐長遠道。人生富貴各有時,朝陽鳴鳳梧桐枝。醉解吳鉤贈君去,歲云暮矣歸毋遲。
詔許巢由作遠臣,衡門吾亦愛吾真。極知城市逢迎苦,肯受親朋禮數嗔。野鶴青霄承沆瀣,冥鴻天末遠風塵。不妨裘仲時相顧,容我山中自在身。
蚯蚓兩頭是性,桃花一見不疑。了得葛藤三昧,卻參芣苢諸詩。
江流走西東,斷岸分夾浦。石梁毀何年,濤浪自今古。下有無底淵,神龍久為府。舟人罷撐篙,漁子但搖櫓。我船得風便,過此喜無阻。前臨要津路,列柵連水滸。雖云備盜賊,寔乃妨商賈。緣溪更尋匯,水淺隘沙土??諏俪郀?,長年足辛苦。斜日到人家,腥風起魚鼓。
青門淚落海云飛,青紫曾看拾芥微。五十文章猶錦字,三千勝負有玄機。朱衣棄我孤豚細,翠岱嗤人匹馬歸。卻喜諸郎盡英妙,巍科應復慰重輝。
身是去年人尚健。心知十日事如常。眼前杯酒是重陽。破帽簪萸攜素手,長歌藉草慰寒香。兒童怪我老來狂。
憶昨蓬壺鰲戲翻,盧敖入海澹忘言。祗今亂定看圖畫,幾處樓臺幾曲村。汾水秋風草木疏,龍門山色秀芙蕖。巖扃容有文中子,高臥白云閒著書。萬竹沉沉山下屋,千波汎汎石根船。逢迎沙岸飄蕭者,不是玄真定謫仙。江南秋色雁來歸,林壑風煙草樹微。公退展圖頻北望,太行山上白云飛。
羽客朝元去久,山翁有約來遲。風馭遙遙何在,云飛處處堪疑。
夢里神游,又觀潮海上,拄杖山前。天邊數聲畫角,驚起清眠。闌干追倚。但心傷、破碎河山。渾忘卻,斜風細雨,朝來做弄新寒。樓外長楊吐穗,任風吹雨打,權當花看。清明昨朝過了,事事堪憐。垂揚甚處,更紅樓、不出秋千。君不見,堂前燕子。只今尚住江南。
江邊鴻雁下年年,客子何由兩鬢玄。七十二灘秋月白,荻花風落釣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