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閏四月即事 其六
寓居城中寺,蕭然如深山。
終年客不到,終日門亦關。
晨朝香火罷,去履脫危冠。
飽讀古人書,會意有馀歡。
客有饋荔枝,薦以碧玉盤。
吟哦更咀嚼,未羨朱兩轓。
鮫綃作紅皺,護此冰肌寒。
寓居城中寺,蕭然如深山。
終年客不到,終日門亦關。
晨朝香火罷,去履脫危冠。
飽讀古人書,會意有馀歡。
客有饋荔枝,薦以碧玉盤。
吟哦更咀嚼,未羨朱兩轓。
鮫綃作紅皺,護此冰肌寒。
寄居在城中的寺廟里,蕭條寂靜如同深山之中。一整年都沒有客人來訪,整天門戶也緊閉著。清晨的香火儀式結束后,脫去鞋子摘下高冠。飽讀古人的書籍,領悟其中意趣便有無盡的歡喜。有客人饋贈荔枝,用碧玉盤盛裝獻上。邊吟誦詩句邊品嘗荔枝,并不羨慕高官的車駕。荔枝的紅皮如同鮫綃皺起,守護著內部如冰的晶瑩果肉。
蕭然:蕭條寂靜的樣子。
危冠:高冠,古代官員的禮帽,此處指詩人日常所戴的帽子。
朱兩轓(fān):古代官員車駕兩側的紅色車耳,代指高官的車駕,借指仕途顯貴。
鮫綃(jiāo xiāo):傳說中鮫人(神話里的人魚)所織的薄紗,此處形容荔枝的紅色外皮皺縮的樣子。
冰?。盒稳堇笾饩К摑嵃祝绫闱逋?。
此詩約作于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辛未年)閏四月。詩人趙蕃時寓居城中寺廟,遠離官場喧囂,過著清寂但充實的生活,因感于當下閑適心境與精神滿足而作此詩。
詩中通過描寫寓居寺廟的清寂生活,展現了詩人安于淡泊、樂在讀書的精神追求,以及對仕途顯貴的超然態度,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是南宋文人隱逸心態的生動寫照。
縛茅本不傍孤村,盡日焚香深閉門。陌上紅塵高沒馬,誰知巢父個中存。
雪里垂垂長白蓮,不言不起更悠然。汝家初祖曾何道,翻結神天有漏緣。
獨坐幽齋怯嫩寒,近來肢體幸平安。地無松竹人皆俗,案有詩書卷亦殘。野鶩那堪同飲啄,沐猴空自著衣冠。民風學校均凋敝,孔孟重生教亦難。
賚溪有逸士,世本商巖孫。中歲慕恬適,養晦居丘樊。垂綸不設餌,志靡耽華鱗。煙波浩渺渺,魚鳥恒相親。濯纓弄夕影,散發晞朝暾。企彼渭川穸,洗心欲忘言。俛仰終宇宙,此樂難具論。
東游久不見倪寬,落日秋風海樹寒。一個草堂偏窅窕,王猷于我憶盤桓。
送汝寧親去,西風妒晚荷。蟬聲辭石鏡,雁影到淮河。故里白云少,家山黃葉多。夜來?;鹎?,須憶老婆和。
已過梅嶺更南征,渺渺瓊山四百程。日暖風和寒食路,行人休聽鷓鴣聲。
吾弟知名早,鋒棱不可當。交情有端復,文體下齊梁。霜驥時猶蹶,風鷹勢必揚。嵩山讀書處,煙雨壓茅堂。
天際云深雁影長,樓頭風雨又重陽。三年兄弟登高興,不共疏籬短菊傍。
世亂遭多難,斯民苦屢遷。山圍鄒子國,草上漢儒阡。王事催歸日,寒天逢暮年。二疏遺廟在,不得久周旋。
客星驚人主,一竿垂千秋。行藏原在我,寧甘事王侯。明君貴下賤,曠代應難求。不見龍場驛,圣哲懷深憂。豈惟探心性,更具管樂籌。未幾陵谷變,宮闕成山丘。舜水走扶桑,南雷隱林陬。披肝礪冰雪,矢志抗逆流。嗟哉當朝士,襟裾如馬牛。盡耽日邊夢,醺然醉瓊樓。我佇龍泉側,老淚盈雙眸。倚竹歌古調,白云自悠悠。
白云破秋色,飛蟲起商聲。漁陽明月夜,鐘鼓閟寒城。城寒逼塞門,櫪馬蕭蕭鳴。及茲展良會,座客欣合并。飛觴接軟語,鶴發間華纓。明河西南瀉,列宿正縱橫。雖非帝鄉見,稍慰羈旅情。木落長白山,霜飄大寧營。上公未旋旆,我輩當遐征。且盡今夕樂,戎車有嚴程。
小姬生日喜含春,繡佛堂前百果陳。三爵奉卿何所祝,玉顏長似荔枝新。
席綺千門月,臺陰百尺松。園林私野色,邸第改秋容。鹵莽時人賞,飛揚我輩逢。且須?一醉,湖海戰心濃。
晚上危亭眼暫明,風煙濃淡媚郊坰。個中妙處吟難盡,分付人間作畫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