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一○一首 其十三
家山歸到莫因循
竭力寅昏奉二親
機盡功忘恩義斷
便成不孝闡提人
家山歸到莫因循
竭力寅昏奉二親
機盡功忘恩義斷
便成不孝闡提人
回到家鄉后切勿拖延,要從早到晚盡力侍奉父母。若心機用盡、功勞盡忘導致恩義斷絕,便會成為不孝的惡人。
因循:拖延,耽擱。
寅昏:指早晚。寅,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昏,黃昏時分。
二親:指父母。
闡提人:佛教術語,全稱“一闡提”,指斷滅一切善根、不可救度之人,此處借指不孝之人。
此詩為宋代禪宗“頌古”之作,屬禪僧闡釋佛理、勸化世人的通俗偈頌。創作背景或與當時倡導忠孝倫理、融合儒家思想的禪宗風氣相關,通過日常人倫勸誡傳遞“孝道即佛道”的理念。
全詩以勸誡口吻強調及時盡孝的重要性,指出因機心、功利而斷絕恩義將導致不孝,主旨明確,語言質樸,是禪宗融合儒家倫理勸善的典型作品。
薰風庭院,報槐陰擁翠,池波凝綠。瑞氣蔥蔥浮燕寢,羽仗霓旌相屬。
鸑鷟開祥,長庚入夢,詫列仙圖箓。林泉高邁,肯應軒冕塵俗。
好是妙舞清歌,浮瓜沈李,薦杯中醽醁。鵲尾爐生香篆細,又作如何祈祝。
試問蓬萊,丹崖勝處,幾摘蟠桃熟。東方何在,凜然能繼高躅。
水館風亭,晚香濃、一番芰荷新雨。簟枕乍閑,襟裾初試,散盡滿天袢暑。斷云卻送輕雷去。疏林外、玉鉤微吐。夜漸永,秋驚敗葉,涼生亭戶。
天上佳期久阻。銀河畔、仙車縹緲云路。舊怨未平,幽歡駐,恨入半天風露。綺羅人散金猊冷,醉魂到、華胥深處。洞戶悄、南樓畫角自語。
艾蒳香消火未殘。便能晴去不多寒。冶游天氣卻身閑。
帶雨移花渾懶看,應時插柳日須攀。最堪惆悵是東欄。
碧紗低映秦娥面,咫尺暗香濃。瑤池春晚,長天共恨,煙鎖芙蓉。
夭桃再賞,流鶯聲巧,不待春工。樽前潛想,櫻桃破處,得似香紅。
別酒未斟心先醉。忽聽陽關辭故里。
揚鞭勒馬到皇都,三題盡,當際會。穩跳龍門三級水。
天意令吾先送喜。不審君侯知得未。
蔡邕博識爨桐聲,君背負,只此是。酒滿金杯來勸你。
簾卷曲欄獨倚。江展暮天無際。
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雪花亂委。撲漉沙鷗驚起。
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里。
湖波漲新綠,環繞越王山。棠齋清晝馀暇,贏得靜中觀。
四面屏圍碧玉,十里障開云錦,冰鑒倒晴瀾。目送孤鴻遠,心與白鷗閑。
隘游人,喧鼓吹,雜歌歡。曉天澄霽,花羞柳妒怯春寒。
好在風光滿眼,只恐陽春有腳,催詔下天關。剩寫鵝溪幅,歸去鳳池看。
素玉朝來有好懷。一枝梅粉照人開。晴云欲向杯中起,春色先從臉上來。
深院落,小樓臺。玉盤香篆看徘徊。須知月色撩人恨,數夜春寒不下階。
修月三千戶。擁冰輪、同游碧落,問津牛浦。上界真仙多才思,乞與瑤階玉樹。渺萬里、人間何處。云葉依依分清蔭,憶當時、掩映霓裳舞。算萬木,寧如許。
年年蕭爽幽巖路。倚西風、吹香金粟,超然云塢。一洗紛紛凡花盡,堪寫清商對撫。為豁散、蠻煙瘴雨。脫俗高標誰能領,向騷人、正欠題新句。須大手,與君賦。
一番小雨,陡覺添秋色。桐葉下銀床,又送個、凄涼消息。故鄉何處,搔首對西風,衣線斷,帶圍寬,衰鬢添新白。
錢塘江上,冠蓋如云積。騎馬傍朱門,誰肯念、塵埃墨客。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樓獨倚,鏡頻看,此意無人識。
先自春光似酒濃。時聽鶯語透簾櫳。小橋楊柳飄香絮,山寺緋桃散落紅。
鶯漸老,蝶西東。春歸難覓恨無窮。侵階草色迷朝雨,滿地梨花逐曉風。
睹嬌紅細捻。是西子、當日留心千葉。西都競栽接。賞園林臺榭,何妨日涉。
輕羅慢褶。費多少、陽和調燮。向曉來、露浥芳苞,一點醉紅潮頰。
雙靨。姚黃國艷,魏紫天香,倚風羞怯。云鬢試插。引動狂蜂浪蝶。
況東君開宴,賞心樂事,莫惜獻酬頻疊。看相將,紅藥翻階,尚馀侍妾。
闌干曲,紅揚繡簾旌。
花嫩不禁纖手捻,被風吹去意還驚。眉黛蹙山青。
鏗鐵板,閑引步虛聲。
塵世無人知此曲,卻騎黃鶴上瑤京。風冷月華清。
天下偉人物,荊楚號名流。幅員千里,英氣磅礴岳南州。雁嶠高參翼軫,石鼓下盤朱府,袞袞應公侯。常記生申旦,明日是中秋。
挈明月,翳翔鳳,駟飛虬。東南一尉,何事三載漫淹留。談笑洞庭青草,從此閬風閶闔,高處看鰲頭。
更種階庭玉,慈母念方稠。
樓外夕陽明遠水。樓中人倚東風里。
何事有情怨別離。低鬟背立君應知。
東望云山君去路。斷腸迢迢盡愁處。
明朝不忍見云山。從今休傍曲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