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權
自程文法較錙銖,
汗竹韋編付燼馀。
倒置重輕矜縝密,
不知三十六年疏。
自程文法較錙銖,
汗竹韋編付燼馀。
倒置重輕矜縝密,
不知三十六年疏。
秦朝以法律條文嚴苛計較微小事物,竹簡典籍都被焚燒僅剩殘余。輕重倒置卻自夸嚴密,卻不知短短三十六年便疏漏滅亡。
程文法:法律制度,此處指秦朝嚴苛的法令。
錙銖(zī zhū):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比喻極微小的事物。
汗竹韋編:汗竹即竹簡(古代制簡用火烤去水分稱“汗青”),韋編指穿竹簡的皮繩,代指書籍。
燼馀:焚燒后的殘余,指秦朝焚書后典籍僅剩的部分。
倒置重輕:指法律嚴苛而忽視根本,輕重顛倒。
矜(jīn):自夸、自恃。
縝密:嚴密細致。
三十六年疏:指秦朝自統一(前221年)至滅亡(前207年)僅存15年,此處以“三十六年”虛指其速亡。
此詩或為后世文人借“秦權”(秦代秤砣,象征法制)反思秦朝統治。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國,推行嚴苛法令,雖短期強化集權,卻因忽視民生、文化破壞,最終速亡。詩人借此詩總結歷史教訓。
全詩以秦代法制為切入點,批判其重苛法輕根本的弊端。通過“較錙銖”的細節與“三十六年疏”的結局對比,揭示嚴刑峻法難以長久維系統治的歷史規律,具有深刻的警世意義。
往者贛州牧,與君鄉里儒。
身俱上黃閣,官或伏青蒲。
薦口寧虛啟,才名不可誣。
下僚如處士,鯁論亦時須。
紹圣當年黨禍深,遺編千載一沾襟。
神京北望恩非淺,瘴海南遷老更侵。
報國孤忠空白首,投荒九死見丹心。
桄榔尚說庵居舊,笠屐風流何處尋。
湖岸茸茸細草生,
芳洲杜若想縱橫。
去年問柳尋花地,
誰伴穿云渡水行。
梅欲開時,君欲去、花誰同折。應悵望、江津千樹,晚煙明雪。花似故人相見好,人如塞雁多離別。待留君、重看水邊花,花邊月。
臺城路,山如闕。追往事,傷時節。但春風春雨,古人愁絕。多少揚州詩興在,直須清夢翻胡蝶。問他年、誰記飲中仙,花應說。
松塞云峰轉,邊陲秋氣長。
楓林消溽暑,柏葉送清香。
禾黍宜關外,情懷喜夜涼。
年豐還重谷,處處有馀糧。
無愁天子在房州,
何事迎鑾乏遠謀。
不記廬陵幽廢日,
宮中親自點牙籌。
對花把酒春無幾,寡欲安心老合知。
病過冬春還引望,中天月色幾盈虧。
舊雨春歸鶯不知,雨情鶯老落花時。
月露滴開鶯眼膜,乾坤不了一盈虧。
狂花輕薄,歷亂春如霧。偷嫁東風定誰誤。看黃蜂酣蜜,紫燕迷香,都不管、夜夜啼鵑自苦。
蛾眉終見嫉,舊約分明,好夢驚回總無據。窈窕送行云,燕子無家,更商略、何人院宇。
算只有、依依舊巢痕,拚斷送年涯,耐寒同住。
滿湖高柳搖風,坐看驟雨來湖面。跳珠濺玉,圓荷翻倒,輕鷗驚散。
堂上涼生,檻前暑退,羅裾凌亂。想東山謝守,綸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應記狂吟司馬,去年時、黃花高宴。竹枝苦怨,琵琶多淚,新年鬢換。
常恐歸時,眼中物是,日邊人遠。望隋河一帶,傷心霧靄,遣離魂斷。
山外山,水外水。
微茫夕照中,黯淡白云里。
幽花野草山中春,葛巾野服山中人。
彷佛桃源武夷境,筆端造化妙奪神。
羨君自是隱逸者,門外不聞喧車馬。
心目長存山水間,無聲之詩有聲畫。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綠樹如云,等閑借與鶯飛。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南云雁少,錦書無個因依。
迢遞川原合,潮風大海通。
沙分村徑綠,波卷夕陽紅。
百戰威猶在,千年俗已同。
清高憑眺處,草木亦思巧。
兩兩陌頭羞翠黛,行行江上弄清漣。回頭分付初生月,夜送新妝到客船。
殷勤指點弄潮兒,偷著凝眸寄所思。怕泄同群諸姊妹,半遮香袖不教知。
懶看游人獨倚松,卻應目斷水溶溶。道人自分無情漢,休鎖雙蛾悵別容。
歸期總是無期。寄相思。
只在淡紅芍藥、白薔薇。
人如醉。空垂淚。立多時。
不覺隔簾涼透、一絲絲。
晝睡方濃向竹齋,柴門日午尚慵開。驚回一覺游仙夢,村巷傳呼宰相來。
中書兩入寇尚書,出鎮雄藩半載馀。棠樹陰中無訟聽,閑騎寶馬到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