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調名 中秋夜小酌即席示二弟小詞二首 其二
月照三更。
鵲繞南枝雁亦驚。
庾樓高興,休教辜負今夜十分明。
凄清何處管弦聲。
彷佛燕臺紫陌行。
便從今夕話離情。
明年此景,又隔鳳凰城。
月照三更。
鵲繞南枝雁亦驚。
庾樓高興,休教辜負今夜十分明。
凄清何處管弦聲。
彷佛燕臺紫陌行。
便從今夕話離情。
明年此景,又隔鳳凰城。
月光映照在三更時分。喜鵲繞著南枝盤旋,大雁也被驚動。在這如庾樓雅集般的中秋夜,莫要辜負今夜明月的圓滿明亮。何處傳來凄清的管弦樂聲?仿佛又回到了燕臺的繁華街道行走。就從今夜開始訴說離別的愁情。明年此時的景象,又要隔著遙遠的京城了。
庾樓:東晉庾亮為江州刺史時,曾與僚屬登武昌南樓賞月,后以“庾樓”代指文人雅集賞月的場所。
燕臺:戰國燕昭王所筑黃金臺,此處泛指繁華故地或追憶中的舊游之地。
紫陌:指京城郊野的道路,亦代指繁華都市的街道。
鳳凰城:傳說秦穆公女弄玉吹簫引鳳,鳳棲于此,后以“鳳凰城”代指京城。
當為作者中秋夜與二弟小聚飲酒時所作。時值中秋團圓之期,卻預感到即將分離,故借眼前月景與往昔回憶,即興填詞以訴離緒。
詞以中秋月夜為背景,由雅集之興轉入離情之嘆,通過今夕與來年的時空對照,簡潔勾勒出兄弟間聚散無常的悵惘,情感真摯,意境幽遠。
鸞皇止阿閣,鰋鯉出清川。夫子袞衣日,而多白屋賢。從容命詞賦,顧盻生云煙。未忍羅浮去,徘徊玉麈前。一代持風雅,宗臣道自優。離騷多諷諫,比興即春秋。空翠浮槎落,微茫淝水流。后生師典則,不向杜陵求。漢代才華合,西京樂府開。人傳大司馬,詩冠柏梁臺。我有朱弦曲,思陳清廟來。楚聲俄變亂,挾瑟待公裁。
巾子峰頭葛嶺西,盤回白石凈無泥。鶯吭暖送春聲滑,鷺翅晴翻雪影低。紅瘦巖花飄滿路,綠肥湖水受諸溪。大家留取金錢百,擬約明朝酒再攜。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黃鵠呼子安,千秋未可期。獨坐山巖中,惻愴懷所思。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攜持。悅懌猶今辰,計校在一時。置此明朝事,日夕將見欺。
虬枝夭矯翠參天,雨干霜皮老更堅。榱桷年來收拾盡,豈知梁棟在山巔。
才看如粟吐花床,已想江南萬里香。小綴柔枝得殘雪,密催繁艷喜晴陽。
進退應須與智論,浮萍自在為無根。埽門何太拋途轍,解佩猶能棄渥恩。草徑旋封迷舊跡,苔階亂織露新痕。不唯此景供游賞,無限煙蘿盡一吞。
一日陰晴互變遷,如醒如醉困人天;落花又滿東西路,流水無分上下田。轣轆蔗車連夜響,丁東秧鼓接畦喧;幾回綠酒紅鐙下,憶到兒時忽惘然。垂楊無力絆春暉,轉瞬東皇又欲歸;一歲韶華忙里過,少年好景熱中非。蛙喧雨后聲偏急,花落風前影亦飛;野館不嫌田舍寂,得知稼穡是民依。
荷蘭城外一聲雷,鑼鼓喧闐幾處催。儂向南鯤賽神去,郎從北港進香來。
同年三百輩,榮悴幾經心。復送君家去,離憂豈易任。
誰言紅艷占春多,風雨真成一擲梭。何似水花秋更好,才逢四月已開荷。疾雷不雨卷行云,湖面清風篆玉文。我自得間來臥看,狎人鷗鷺亦成群。
阮生泣途窮,不知有回駕。易貴窮則變,變通道乃大。達處豈無塞,塞處達斯得。達塞一以觀,何必妄欣戚。回飆吹我裳,超然坐玄房。胡為得良友,共此燈燭光。燈燭同心光,觴酌三相忘。詣道亦如是,何用而不臧。
三見木樨開,香傳好客來。龐公隱能出,杜老句欣陪。市近心終遠,交親語易諧。柯山玉溪水,人道謂何哉。
凝脂新賜浴,半面更啼紅。
阿母墳前是爾墳,虛空誰識幻來因。游魂若返眾香國,應念衰殘火宅人。
吾疑子亦慣乘機,乃枉華軒扣竹扉。不是梅花不相外,囊猶未癭若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