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夏內史集 其一
鴟梟革面化鸞皇,
禹貢堯封舊土疆。
大業未成春泄漏,
橫刀白眼問穹蒼。
鴟梟革面化鸞皇,
禹貢堯封舊土疆。
大業未成春泄漏,
橫刀白眼問穹蒼。
兇惡的鴟梟改變面目化為神鳥鸞皇,這是大禹和堯帝分封的舊土疆。復興大業未成,卻因時機泄露而失敗,橫握戰刀,怒視蒼天厲聲質問。
鴟梟:傳說中的惡鳥,此處比喻清統治者或變節者;鸞皇:鳳凰類神鳥,比喻夏完淳等抗清義士。
禹貢:《尚書》篇名,代指大禹劃定的九州疆域;堯封:堯帝分封的疆土,代指華夏故土。
春泄漏:比喻抗清計劃泄露,時機敗露。
橫刀:橫握戰刀,形容英勇不屈;白眼:用阮籍青白眼典故,此處表憤怒蔑視;穹蒼:蒼天。
夏內史指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1631-1647),官至中書舍人(內史)。其十四歲隨父、師抗清,后被捕就義,年僅十七。此詩為作者題詠夏完淳文集所作,約創作于明清易代之際,抗清運動失敗后,旨在紀念其英雄事跡與悲劇命運。
全詩高度贊揚夏完淳等志士的義舉與氣節,痛惜其復明大業因計劃泄露而未成,以‘橫刀白眼問穹蒼’的典型場景,塑造了英雄末路的不屈形象。詩風悲壯熾烈,是對抗清烈士的深情禮贊,具有強烈的歷史感染力。
一身拓落后,萬事總蕭條。幽徑饒芳草,閒云度野橋。鹿麋歡會散,蝴蝶夢相招。幸有窮居趣,詩緣慰寂寥。
往事如潮剎那空,蒼茫顧盻飲霜風。未平浪卷天迷悸,無奈塵飛夜郁蒙。雨雪千山殘醉后,乾坤萬劫一燈中。滄桑明日醒誰記,試問磯頭戴笠翁。
金屋曉寒龍硯濕,玉階春暖燕泥融。如何一夜思鄉夢,只在文山字水東。
水鄉清冷落梅風,正月雪消春信通。昨夜園林新得雨,杏梢爭放曉來紅。
孟光衣服合山居,煙褐明青休著渠。欲得此曹心不動,只將荊布在冠裾。
陶令抱寸心,浩然醉中過。形影雖杳滅,心在余能歌。情系好爵薄,志懷黃虞多。秋菊適盈把,南山忽嵯峨。白衣爾何人,送酒至云蘿。委身于宇宙,日月其柰何。
野泉歷絡路縈回,松葉柴門午未開。清景偏于塵世隔,何人肯到白云來。逃虛久矣成真懶,臥病居然阻此杯。幽意道人須領略,暮林啼鳥莫相催。
拂拂垂楊,正蕩漾飄愁,飛絮零亂。欲住芳菲,爭奈野鵑頻喚。消得刬地狂飆,更幾日、噀紅如霰。最黯然、似水斜陽,休倚畫闌凝盼。茗痕依約春衫展。記年時、賭書覆椀。清歡并笑分明在,偎枕夢華凄戀。還向寂寂闌宵,獨自安排腸斷。共夜鐺悲語,珠淚迸,碧鷗濺。
遠游歌罷卜居成,回首風波夢亦驚。可是窮愁似春草,每逢岐路剪還生。
此是游山第二回,天風吹斷洞云開。人生到處須行樂,不為尋梅亦自來。愛山分席坐松陰,草草杯盤慰賞心。水樂不鳴天籟寂,數聲幽鳥和清吟。象鼻峰前得少留,煙霞風景記來游。等閒拂石題名姓,惹得青云上筆頭。
浮世何多事,祗園早息機。定僧驚果落,沙鳥觸帆飛。香積初分飯,旃檀欲染衣。詩壇兼法社,此會百年稀。
星宿天來蔥嶺初,堯時九載蛇龍居。茲看窟宅一朝改,海水蘇蘇笑殺余。
南省卿云近紫微,明光曉奏勸宵衣。自從劍佩歸滄海,不見鸞輿出禁闈。一曲春湖明主賜,十年芳草故人違。莫教綺季山中老,且為皇儲定是非。
寒日邊聲斷,春風塞草長。傳聞漢都護,歸奉萬年觴。
斑斑遠林鳥,極目波煙中。各識時早暮,不忘巢西東。推物得真意,吾將效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