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萬福華義士刺虜臣王之春不中感賦 其一
君權無上俠魂銷,
荊聶芳蹤黯不豪。
如此江山寥落甚,
有人呼起大風潮。
君權無上俠魂銷,
荊聶芳蹤黯不豪。
如此江山寥落甚,
有人呼起大風潮。
君主專制的權力至高無上,俠義精神逐漸消亡;荊軻、聶政那樣的俠義蹤跡也變得暗淡不再豪邁。國家的江山如此衰敗凄涼,卻有人奮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風潮。
君權無上:指君主專制權力至高無上。
俠魂銷:俠義精神消亡。
荊聶:指戰國刺客荊軻(刺秦王)、聶政(刺韓傀),代指古代俠義之士。
芳蹤:指俠義之士的蹤跡。
寥落:衰敗、冷落。
大風潮:比喻大規模的革命或反抗浪潮。
此詩創作于1904年萬福華刺殺事件后。王之春任廣西巡撫時擬借法兵鎮壓會黨,被視為'虜臣'。萬福華于上海刺殺王之春未遂,引發社會震動。作者感于此事,通過詩歌批判清末專制統治,呼應當時革命思潮的興起。
詩歌緊扣萬福華刺王之春事件,以傳統俠義精神的式微反襯革命浪潮的興起,既追懷歷史俠義,更彰顯時代變革,是清末革命文學中反映反清斗爭的代表性作品,體現了知識分子對革命力量的期待與呼喚。
心若如,神自虛。不服藥,病自除。病既除,自見蓮華如意珠。無勞事,莫驅驅。智者觀財色,了知如幻虛。衣食支身命,相勸學如如。時至移庵去,無物可盈馀。
遠山重疊限空明,淡拂生綃絕點塵。半舸夕陽喧酒客,一樓寒色倚詩人。早鶯懷舊隨時至,芳草無情著處新。卻憶城中有貧者,杏花開盡不知春。
故紙堆中喚師叔,香林花葉續傳燈。尋思四十年前事,只為茶毗一個僧。
白云浦口艤舟來,冷蕊迎人一笑開。老鶴啄冰飛不去,輕鷗帶雪立相猜。歌殘芳樹笛初弄,興盡中流棹又回。一帶寒沙香滿路,波涵月影雁聲哀。
野外春無極。近清明、蒼蒼莽莽,連天晴碧。縹緲樓臺臨水見,倒入平湖千尺。休便把韶華輕擲。嫵媚青山多似我,悄無言、笑睨斜陽立。鷗與鷺,舊相識。嵐煙橫抹墟煙直。問人生、膠膠擾擾,有何長策。江表英雄屠狗輩,姓氏倩誰尋覓。漸大地、黯然無色。殿閣山林俱隱滅,望家鄉、不辨天南北。誰是主,盡為客。
十年朝露厭鳴珂,華發蕭蕭奈倦何。鸞翮九霄穿日月,龍驤萬斛飽風波。古人不見吾猶夢,直道能行恨亦多。駟馬錦衣兒輩事,只須持此答岷峨。
康侯蚤日共周旋,筆勢翩翩兩斗妍。乞與西山一丸藥,坐令風翮更超然。
小樓殘菊伴淹留,臥起都忘歲月遒。自笑后時容愛晚,早成相負敢矜秋。青霞郁意回馀綺,冷月招魂淡一鉤。解道孤芳擅天地,騷懷端合付冥搜。
管鮑當年志,風霜固自如。信衰緣嗜欲,豈在數行書。
一從楚客死,淮山無顏色。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一年復一年,務在且遷延。皮皺緣肉減,發白髓枯乾。毛孔通風過,骨消椽梠寬。水微不耐熱,火少不耐寒。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堅。更被癡狼使,無明曉夜煎。惟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纏。云何不懺悔,便道舍財錢。外頭遮曲語,望得免前愆。地獄應無事,準擬得生天。世間有這屬,冥道不如然。除非不作業,當拔罪根源。根空塵不實,內外絕因緣。積罪如山岳,慧火一時燃。須臾變灰燼,永劫更無煙。
有約佳人殊未來,地爐孤坐畫寒灰。今年物色得春早,一夜梅花如雪開。閱世徘徊九節杖,凌風縹緲百層臺。江南若個山中樹,幾許陰晴生綠苔。
青陽轉節候,雜芳麗原隰。山中寒食近,啼鴂亦已急。新冢有人祭,古墓無人泣。傷心名利骨,瑟瑟土花濕。石馬悲無聲,空對東風立。
清溪有客偶相招,步屧微吟過畫橋。花覆石闌晴雪墜,香浮冰澗凍云飄。水邊人立停蘭棹,樹下仙迎吹玉簫。不見當年題柱者,擔頭折得唱歸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