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守禱雨有應 其一
春風五馬正巡行,
來自燕都過粵城。
帶得北方生活水,
洗翻南極旱旸精。
士民皞皞依時泰,
花木欣欣向曉榮。
試問此工天不語,
不歸太守更誰評。
春風五馬正巡行,
來自燕都過粵城。
帶得北方生活水,
洗翻南極旱旸精。
士民皞皞依時泰,
花木欣欣向曉榮。
試問此工天不語,
不歸太守更誰評。
春風中,太守的車駕正巡視而行,從北方都城來到粵城。帶來了滋潤生命的雨水,驅散了南方的旱魔。百姓和樂,順時安泰;花木生機盎然,迎著晨輝生長。這降雨的功勞,上天不言語,不歸功于太守還能歸功于誰呢?
五馬:漢代太守出行用五匹馬駕車,后以“五馬”代指太守。
燕都:泛指北方都城,此處指太守來自北方。
粵城:今廣東一帶,代指南方受旱地區。
旱旸(yáng)精:旱神,指干旱災禍。旸,日出,引申為晴熱。
皞皞(hào hào):和樂、舒暢的樣子。
泰:安寧、順利。
工:功績、功勞。
此詩當創作于古代南方發生旱情時,太守主持禱雨儀式后降雨,詩人目睹旱情解除、民生恢復的景象,作此詩贊頌太守為民求雨的功績。
全詩圍繞太守禱雨有應展開,通過雨后民生與自然的變化,突出太守解民于旱的功勞。語言平實而情感鮮明,是古代頌官詩中貼近民生的典型之作。
允矣當稅駕,誅草傍巖竇。入虎不亂群,巢鳥探其鷇。
東岳廟恢擴,聞當街北頭。何年消劫火,空以集名留。
山郭逢時雨,花軒納晚涼。芙蓉隔秋水,客子急行裝。
悲鳴揾淚獨酸辛,壯歲無端托隱淪。蓄誼至高余作賦,嘔心為句足殉身。風騷上薄當誰語,師友同時惜未親。敬欲瓣香曾子固,一篇遙夜憶斯人。
一會靈山本宛然,因師又見別逢禪。吾庵鐘鼓原無恙,共看爐前一炷煙。
天堂路不遙,爾去何乃速。一雙癡兒女,涕泣不成哭。
深林幽寂秋雨晦,叢蘭猗猗無所佩。
芳條秀色凈如霜,折得殘枝近筆床。月冷燈青花欲睡,可憐虛度此時香。春事何時屬老人,好花知復為誰分。何當碧玉壺中雪,飛作香羅髻上云。
綠云剪葉。低護黃金屑。占斷花中聲譽,香與韻、兩清潔。勝絕。君聽說。是他來處別。試看仙衣猶帶,金庭露、玉階月。
繡衣直指,問凌風一笑,翩然何許。詔出層霄持漢節,千里秋風淮浦。鑒遠江山,竹西歌吹,曾被腥膻污。須君椽筆,為渠一洗塵土。休厭共倒金荷,翠眉重為唱,渭城朝雨。看即揚鞭歸騎穩,還指郁蔥深處。寶帶兼金,華韉新繡,直上云霄去。回頭莫忘,玉霄今夜風露。
春日晴,黃鶯鳴,更聽斷崖流水聲。青山疊翠,款步作程,歸來煙島有誰爭。
塞虜常為敵,邊風已報秋。平生多志氣,箭底覓封侯。
游觀奇山峙,漱濯滄流清。遙觀蓬萊間,屹屹沖霄冥。五芝被絳巖,四階植琳瓊。紛紛靈華散,晃晃煥神庭。從容七覺外,任我攝天生。自足方寸里,何用白龍榮。
府帖昨夕下,許奉半月急。遂作茲山游,惘恍憂思失。古跡墮榛莽,久久失修葺。南唐石塔好,巋然對人立。高碣纏蛟龍,奇畫耐風日。明旦丹陽路,萬感當畢集。說似石翁婆,皆須為余泣。
直節虛心百鍊鋒,此才僅受管城封。阿房空作藏嬌地,似此輕恩負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