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六十 其一
早拋小布方巾去,
時有普羅靈感來。
剛見論爭通俗化,
忽驚名列索維埃。
長征五岳皆平地,
小飲三江酒一杯。
回想西湖湖畔社,
九天閶闔一齊開。
早拋小布方巾去,
時有普羅靈感來。
剛見論爭通俗化,
忽驚名列索維埃。
長征五岳皆平地,
小飲三江酒一杯。
回想西湖湖畔社,
九天閶闔一齊開。
早年便拋開了平民的小布方巾投身革命,時常有來自無產(chǎn)階級的靈感涌現(xiàn)。剛見證了文藝通俗化的激烈爭論,突然驚覺自己已被列入蘇維埃的革命陣營。萬里長征中五岳山川都如平地般跨越,與戰(zhàn)友小酌時仿佛飲盡三江之水。回想起在西湖湖畔的進步社團時光,如今革命勝利的大門正像九天的宮門一樣豁然開啟。
小布方巾:代指普通平民的日常裝束,喻指脫離平凡生活投身革命。
普羅:‘普羅勒塔利亞’(Proletariat)簡稱,即無產(chǎn)階級。
索維埃:俄語‘совет’音譯,意為會議或代表會議,此處指無產(chǎn)階級政權組織。
五岳:中國五大名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等),喻指革命歷程中的艱難險阻。
三江:泛指多條江河,此處形容與戰(zhàn)友共飲時的豪邁。
西湖湖畔社:可能指作者早年在杭州西湖邊參與的進步文藝社團。
九天閶闔:出自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原指天宮之門,此處喻指革命勝利的新境界。
此詩為馮雪峰六十歲時所作(約1957年)。馮雪峰是左翼作家聯(lián)盟重要成員,參與革命文藝活動并經(jīng)歷長征。詩中回顧其早年脫離平民生活投身革命、參與文藝通俗化論爭、加入革命陣營等經(jīng)歷,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知識分子與無產(chǎn)階級結合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對革命歲月的深切懷念。
全詩以個人革命歷程為線索,展現(xiàn)革命者堅定的信念與樂觀精神,語言質樸而富有激情,將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緊密結合,是革命文藝題材詩歌的典型之作,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學價值。
偶為山中游,遠過云關宿。蒼燈閃初夜,雨氣蒸深屋。時聞清梵音,窈眇松林曲。
金苞照俎出雙柑,想見和枝映筍籃。欲倩玉纖分玉液,要濡燥吻發(fā)清談。
移得幽蘭幾本來,竹籬深處手栽培。芬芳不必紉為佩,月白風清取次開。
朱衣象笏肅賓階,平昔襟懷向我開。猶恐孤根自搖蕩,故傳好語夢中來。
愛珊珊玉骨,巧樣新裁。長空凈,薄云開。似漢宮妃子,因風吹去,遼陽丁令,化鶴歸來。鳳尾輕飏,鸞鈴碎響,拍手兒童噪六街。便引天雞通下界,惟聯(lián)云雁契高懷。眼底大千如畫,煙橫霧繞,波清淺、應是蓬萊。風堪御,氣能排。仙乎頻喚,夢也同猜。彩線遙牽,竟通碧落,明霞低映,未著黃埃。休誇瀟灑,看飄蓬身世,浮沉似我,長系天涯。
一客風流云水際,兩侯瀟灑雪霜時。如今三友交情密,不到歲寒人不知。
玉鉤橋水如凝碧,才過床頭寫瀑雷。恰是東風太薄劣,逆流花片出墻來。
昔汝襁褓時,最為大父憐。挈眷予北征,親抱臨輿箯。情景猶昨日,回憶何凄酸。長成適外家,吾母意所歡。俜伶拜辭祖,淚下如涌泉。相視慘至骨,盡室皆潸然。汝婿稱謹厚,眾雛亦娟聯(lián)。福報豈云薄,絕少開容顏。神傷喪亂際,膽破畏途邊。諸孫憐幼癡,號泣環(huán)我前。人生豈有此,老淚為枯乾。
迢迢上方界,水木翳清景。山深不可留,日暮衣裳冷。凄其懷昔游,百歲嗟俄頃。
功成三白到春回,好放云天萬里開。今夜子猷方對客,卻煩安道過溪來。
南瞻廬阜北淮山,下有長江萬頃寒。往事無邊隨去浪,西風有客傍闌干。
羅襪留香,錦囊遺恨,惹起后人遐思。漫消魂、玉樹臨風,金蓮貼地。夜半無人私語,千古爭傳艷史。問因何、一往深情如此。粉黛三千,樓臺十二。盡歌舞、朝朝暮暮,無那風流情味。道今日,登仙矣。蜀道回車,吳宮成沼,天道本如斯耳。又管甚、兒女牽情,英雄短氣。嬴得春花秋月,老向溫柔鄉(xiāng)里。總不過、人生行樂而已。銅雀何存,錦帆長逝。便江山、百世猶新,已伴秋螢木魅。嗚咽甚,清溪水。
楚國傲名客,九州遍芳聲。白衣謝簪紱,云臥重巖扃。長波飛素舸,五月下南溟。大笑相逢日,天邊作酒星。
歲晚江空見此圖,竹梅相伴占全湖。如何不與松為友,應怪人間作大夫。
窮為天下獨,樂亦世間無。奉母希山谷,吟詩和小蘇。高談起沉滯,奇氣出艱虞。宜并劉姚壽,斯文長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