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三橋
笳鼓下層臺,旌旗轉長嶼。
橋響騖歸軒,溪明望行炬。
北臨白云澗,南望清風閣。
出樹見人行,隔溪聞魚躍。
斷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
為愛斜陽好,回舟特特過。
笳鼓下層臺,旌旗轉長嶼。
橋響騖歸軒,溪明望行炬。
北臨白云澗,南望清風閣。
出樹見人行,隔溪聞魚躍。
斷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
為愛斜陽好,回舟特特過。
笳鼓的聲音從下層臺傳來,旌旗在長長的島嶼上轉動。橋上傳來車馬歸來的聲響,溪水中映出移動的火把明亮可見。北邊臨近白云澗,南邊可望見清風閣。從樹林中露出行人的身影,隔著溪水能聽到魚兒跳躍的聲音。殘虹橫跨彎曲的岸邊,倒影沉浸在清澈的水波中。因為喜愛這美好的斜陽,特意調轉船頭再次經過。
笳鼓:古代軍中樂器,此處指演奏的樂聲。
長嶼:狹長的島嶼。
騖歸軒:指奔馳而歸的車駕,騖,奔馳;軒,有篷的車。
行炬:移動的火把。
斷虹:殘虹,即雨后或傍晚時分未完全消散的彩虹。
特特:特意、特地。
推測為詩人與友人同游三橋時所作,通過描繪傍晚時分三橋周邊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記錄游覽時的所見所感,展現閑適愉悅的心境。
此詩以游蹤為線,細膩描繪三橋周邊的傍晚景色,從聽覺(笳鼓、橋響)到視覺(旌旗、溪明、斷虹),從近景(橋、溪)到遠景(白云澗、清風閣),層次分明,生動展現自然之美,表達詩人對景色的深切喜愛。語言質樸而富有畫面感,是一首清新的寫景小詩。
家住滄洲洲上山,數椽茅屋亂云間。天晴疊嶂開金碧,雨過清泉響佩環。高興別來長寂寞,故人誰與共躋攀。洞門猿鶴應相問,何事先生久未還。
多愧當年未第間,卜居人外得清閑。排聯花品曾非僭,愛惜苔錢不是慳。秋閣詩情天淡淡,夕溪漁思月彎彎。而今慚厚明朝祿,敢念藏愚莫買山。
昨夜微風細雨,今朝薄霽輕寒。檐外一聲啼鳥,報知花柳平安。
秋天搖落思方哀,況復征帆連漢開。北柳不寬羈子悶,西風偏挾怒濤來。非無濁酒臨淮水,翻恨黃花滿故臺。假王王孫鐘室草,至今誰奠芋羹杯。
春草能相送,依依直到家。無言江上柳,不及嶺南花。戶向山塘掩,行緣石路斜。殷勤人載酒,奇字與侯芭。
朱日光素冰,黃花映白雪。折梅待佳人,共迎陽春月。
五日江城下,江船壅不流。掩篷自歌嘯,吹浪任蕭颼。岸渚三分凍,煙嵐一色秋。濁醪滋味薄,微飲亦消愁。
睡覺秋窗罅,正閑階、商飆蕭颯,明蟾低亞。嘹唳數聲天際響,直透茆檐竹瓦。這凄怨、憑誰堪話。辛苦塞垣千萬里,又明星、幾點湘煙掛。稻粱好,究須怕。娟娟涼露橫空灑。好似聽、哀弦密拍,楚歌悲咤。難比閑鷗和野鶩,隨意鱸鄉蟹舍。任沙觜、沿緣上下。今夜重幃寒信緊,又豆棚、絡緯蕭蕭者。銅仙淚,泫然瀉。
一夢方醒,乍涼風雨,披衫惆悵寒秋。拈詞幾個入愁眸。憐燭淚,銀釭漸滿,難寸減,這等閑愁。聽蛩切、蒼涼叩戶,寂寞縈樓。重溫殘酒,無人對飲,無月杯浮。弄弦箏也苦,心繭成囚。渾不耐,秋風秋雨,生煩惱,鎮夜無休。天真想,生雙翅膀,天上掛新鉤。
仕路相親炙,頑心賴琢磨。喜君名獨盛,笑我鬢先皤。貫日忠誠在,明霜義分多。憂民何所賴,歲稔與時和。
凄涼不易寫,楚調復清新。字字心間淚,時時夢里人。風悲西苑樹,月慘后宮春。令與陳王并,無慚賦《洛神》。
太史新懸學士魚,鰲宮南入是仙壺。閒牽錦纜白門去,絕勝金珂紫閣趨。季子物情周列國,左思詞賦盛三都。亦知靜理經綸業,定有奇猷翊帝謨。
吾子尚如斯,皇天亦可知。老無扶杖日,神在據鞍時。至性存幽獨,堅心涉亂離。華堂雖宴樂,恐爾未開眉。
一日復一日,其來不肯遲。一冬復一春,既去誰能追。問歲果安往,懵不知津涯。常于歲除夕,知是相別時。鄰翁慣禮餞,買酒烹鮮肥。百挽不得留,一別那須悲。年年例如此,華發吾何辭。惟有學道心,自覺老不衰。
飯抄云子得能香,秋賽村村答上蒼。雀集田疇營宿飽,牛閒籬落臥新涼。棲棲底用干鄰粟,翼翼惟應詠我箱。一稔居然寬百慮,不須禹稷更皇皇。殘暑如烝尚不禁,坐鄰三鼓斗杓沈。雨調可是月離畢,時熟元來歲在心。筋力不堪憑幾案,頭顱惟便卸冠簪。呼童火燎焦冥種,投隙藏虛未易尋。礫石何分埠與岑,神功且幸景多陰。愿聞慶義空中語,喜聽子期巖下音。南圃壁懸居士杖,西鄰床撼女郎砧。消磨鄉思憑杯酒,力不能任莫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