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一○一首 其六十九
四十九年成露布,
五千馀軸盡言詮。
妙明一句威音外,
折角泥牛雪里眠。
四十九年成露布,
五千馀軸盡言詮。
妙明一句威音外,
折角泥牛雪里眠。
佛陀四十九年說法如同公開傳布的文告,五千多卷經典皆為言語的詮釋。那超越言語的妙明之句存在于威音王佛之前的境界,折角的泥牛在雪地里安然沉睡。
四十九年:佛教傳說釋迦牟尼佛在世間弘法四十九年。
露布:古代指不加封緘、公開發布的文告,此處喻佛法廣傳。
五千馀軸:指佛教經典的卷帙數量,代指文字化的佛教教義。
言詮:言語的詮釋、表達。
妙明:指超越言語的微妙明澈之境,禪宗直指本心的境界。
威音外:威音王佛之前的極古遠時代,禪宗用以比喻超越時空的本真之境。
折角泥牛:泥牛折角,喻虛幻不實的形相或超越形相的存在;泥牛亦為禪宗常用喻體,象征無生無滅。
雪里眠:雪地象征清凈無染,眠喻寂靜無為的禪定狀態。
此詩為宋代禪宗頌古之作。頌古是禪宗以詩偈形式闡釋經典或公案的傳統,旨在通過詩歌啟發學人超越文字桎梏。作者當為宋代禪僧,借佛陀說法、經典卷帙等意象,呼應禪宗'教外別傳'的核心思想,強調言語之外的真實悟境。
詩中以'四十九年''五千軸'反襯'妙明一句'的超越性,以'折角泥牛雪里眠'喻示離言絕相的禪境,主旨在于破除對文字的執著,指向禪宗'直指本心'的修行要旨,是典型的禪宗機鋒詩,體現了宋代頌古詩'以詩說禪'的藝術特征。
少年懷寶謁京畿,又向明時下第歸。薊北鶯啼春后滿,淮南樹色雨中微。手披經史常忘食,家傍園林靜掩扉。終待秋風六翮健,九霄云凈看高飛。
遁跡避紛喧,貨農棲寂寞。荒徑馳野鼠,空庭聚山雀。既遠人世歡,還賴泉卉樂。折柳樊場圃,負綆汲潭壑。霽旦見云峰,風夜聞海鶴。江介早寒來,白露先秋落。麻壟方結葉,瓜田已掃籜。傾暉忽西下,回景思華幕。攀蘿席中軒,臨觴不能酌。終古自多恨,幽悲共淪鑠。
準擬連朝渡苦陰。西風鼓吹作鄉音。共看爐火重溫舊,不許英才只嘆今。驚節序,恨追尋。飄零未足十年心。相如無罪文君福,我欲拋書且學琴。
自嘆死生生別離,萬里獨見炎云飛。紅顏弱弟負離別,游魂杳杳將安之。逝水東流不復返,此恨綿綿無盡期。嗚呼六歌兮歌感激,鹡鸰助我聲唧唧。
歷歷白榆中,飄飖雙玉童。神宮開太一,仙路接崆峒。子晉仍驂鶴,浮丘亦駕鴻。不須能縮地,萬里自乘風。
獨憐風格困塵埃,敢料天涯共酒杯。花鳥偏于前輩好,江山更有后人哀。顏回盜蹠終歸命,諸葛曹丕豈論才。正自別離愁未透,更教柳色帶青來。
□卿勉為讓,汰者亦不違。酂侯惡平陽,易簀乃不私。如何鼎鉉間,腹刃日相排。既安成功退,起獄復中之。天道亦昭昭,循環無已時。
紫氣飛騫一馬驄,當年輕下五云東。詩書意味江都相,琴鶴規模清獻公。長嘯驅風靜秋戍,精神喚雨作年豐。列城香火知何限,蒸起祥云入頰紅。
薰爐茶鼎偶然同,晴日鴉啼柿葉風。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欲愛終無日,匆匆大耋年。猶驚惟喜懼,最憶是餐眠。月上杯圈設,花開幾杖遷。那能相哺食,更樂乳鳩天。
相思水一方,長憶共飛觴。及此梅花發,登君白玉堂。云林一倍勝,溪月兩重光。別有蘭舟系,方待泛回塘。
閉戶無營懶逢宜,逃名漸覺少人知。相逢陌上休相問,二陸今非入洛時。
待月立金階,露冷羅衣薄。徙倚玉闌干,秋風吹簾幕。
客滿金陵酒不虛,夢回康樂賦何如。云泥轉盼成今昔,腸斷西昌乞食書。
昔跡洙泗,亦涉其流。涉流潺湲,不以濟舟。豈彼流水,不以濟舟。漪彼流水,不以濟舟。萬里清流,萬古安流。會海共壑,區宇扶浮。昔跡洙泗,亦問其源。其源脈脈,其悠淵淵。豈彼造次,是可問津。浴彼洙水,既浴我塵。浴彼泗水,復浴我塵。塵斯浴矣,敢云問津。飲彼洙水,既洗我心。飲彼泗水,亦洗我心。我心則洗矣,敢云問津。昔跡洙泗,亦瞻孔林。維檜斯茂,維柏斯森。猗彼檜根,今幾千春。猗彼柏陰,今幾千春。瞻彼檜矣,天露為之溉。瞻彼柏矣,天露為之澤。粵檜與柏,實天生德。澤彼檜柏,萬世之陰。勿剪檜柏,萬世之心。昔跡洙泗,亦望岱宗。萬仞其遙,萬仞其崇。眇予小子,南荒之棄。望山斯登,望流斯溯。矧伊岱宗,四岳所視。彼何人斯,允懷岱宗。彼何人斯,同陟岱宗。瞻彼岱宗之人兮,悠悠我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