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宣石橋謝兩浙部使者
丙寅端午前三日,南宕西湖酒一卮。
趁此昌蒲新釀熟,看君棠棣燕歌遲。
春風玉筍分班處,夜雨金閨對榻時。
蛙在秋池分部曲,小須叔季奏塤篪。
丙寅端午前三日,南宕西湖酒一卮。
趁此昌蒲新釀熟,看君棠棣燕歌遲。
春風玉筍分班處,夜雨金閨對榻時。
蛙在秋池分部曲,小須叔季奏塤篪。
丙寅年端午節前三天,在南宕西湖共飲一杯酒。趁著這菖蒲新釀的美酒剛剛成熟,看著您與兄弟相聚歡歌的時光似乎來得晚了些。曾在春風中如玉筍般官員分班站立的場合,也曾在夜雨時于金閨中同榻而眠。如今如秋池里的青蛙各自分部曲,還需兄弟二人像吹奏塤篪一樣相互配合。
丙寅:干支紀年,需結合具體歷史確定年份。
南宕:地名。
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昌蒲新釀:用菖蒲泡制的新酒,端午有飲菖蒲酒的習俗。
棠棣:《詩經·小雅·常棣》有“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以棠棣指代兄弟。
玉筍:比喻美秀的人或物,這里指官員。
金閨:原指漢代長安金馬門,后泛指朝廷官署。
部曲:本指軍隊編制,這里可理解為各自的陣營、領域。
叔季:指兄弟。
塤篪:兩種樂器,塤為陶制,篪為竹制,常一起演奏,比喻兄弟和睦。
由于“丙寅”年份不確定,難以準確知曉具體創作背景。推測是在端午節前夕,詩人與友人(兄弟)相聚飲酒,回憶過去在官場的經歷,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可能當時兄弟二人處于不同的工作領域,詩人希望他們能相互支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兄弟的情誼和祝愿。其特點是巧妙運用典故,將節日氛圍、官場回憶與兄弟情感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水勢臨階轉,峰形對路開。
槎從天上得,石是海邊來。
瑞草分叢種,祥花間色栽。
舊傳詞賦客,唯見有鄒枚。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游盤。
朝驅東道塵恒滅,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林臥避殘暑,白云長在天。
賞心既如此,對酒非徒然。
月色遍秋露,竹聲兼夜泉。
涼風懷袖里,茲意與誰傳。
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閣。不嚬復不語,紅淚雙雙落。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玳瑁昔稱華,玲瓏薄絳紗。
鉤銜門勢曲,節亂水紋斜。
日弄長飛鳥,風搖不卷花。
自當分內外,非是為驕奢。
人說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
城中雞犬皆飛去,不知金石變長年,謾在人間戀攜手。
君能舉帆至淮南,憶記來時魂悄悄,想見仙山眾峰小。
今日長歌思不堪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
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
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往日長安路,歡游不惜年。
為貪盧女曲,用盡沈郎錢。
身老方投刺,途窮始著鞭。
猶聞有知己,此去不徒然。
人錄尚書事,家臨御路傍。
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
印綬妻封邑,軒車子拜郎。
寵因宮掖里,勢極必先亡。
天凈河漢高,夜閑砧杵發。
清秋忽如此,離恨應難歇。
風亂池上萍,露光竹間月。
與君共游處,勿作他鄉別。
山陰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復得東鄰伴,雙為陌上姝。
插枝著高髻,結子置長裾。作性常遲緩,非關詫丈夫。
平明折林樾,日入返城隅。俠客要羅袖,行人挑短書。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躕。
斂眉語芳草,何許太無情。
正見離人別,春心相向生。
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斗麗華。
眉黛奪將萱草色,
誰道五絲能續命,卻令今日死君家。
建禮含香處,重城待漏臣。
徐聞傳鳳詔,曉唱辨雞人。
銀箭殘將盡,銅壺漏更新。
催籌當午夜,移刻及三辰。
杳杳從天遠,泠泠出禁頻。
直疑殘漏曙,肅肅對鉤陳。
夜盡夢初驚,紗窗早霧明。
曉妝脂粉薄,春服綺羅輕。
妾有今朝恨,君無舊日情。
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