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萍醴義師失敗有作
嗚咽笳聲怨,南朝王氣消。
赤烏吳正朔,黃犢漢歌謠。
胡運百年永,楚風三戶凋。
招魂何處是,江漢水迢迢。
嗚咽笳聲怨,南朝王氣消。
赤烏吳正朔,黃犢漢歌謠。
胡運百年永,楚風三戶凋。
招魂何處是,江漢水迢迢。
笳聲嗚咽充滿哀怨,南朝的帝王氣象已然消散。如今是滿清統治,而漢族的反清歌謠仍在流傳。滿清氣運已延續百年,楚地的反清力量卻凋零了。到哪里去為犧牲的義士招魂呢,只有那江漢之水浩浩渺渺。
笳聲:笳是一種樂器,笳聲常象征著悲涼、哀怨。
南朝王氣:南朝在歷史上曾是漢族政權,這里象征漢族的統治氣象。
赤烏:三國時東吳孫權的年號,這里代指滿清的統治。
黃犢漢歌謠:指漢族反抗滿清統治的歌謠。
胡運:指滿清的氣運。
楚風三戶:出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代表楚地的反清力量。
招魂:為犧牲的義士招魂,表達對他們的哀悼。
萍醴義師起義是1906年由同盟會策動的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地區會黨和礦工的武裝起義。起義最終失敗,大批革命志士犧牲。詩人聽聞此消息后,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了這首詩,表達對起義失敗的痛心和對革命前途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萍醴義師失敗的哀悼和對革命形勢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象征、用典等手法,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革命志士的心聲和時代的風云變幻。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秦關西望壯心驚,風雪梁園送汝行。 漢帝有恩前賈席,書生何計請終纓。 金繒歲月翻挑虜,宵旰朝廷已論兵。 若到江南逢二顧,安危萬里想同情。
迢迢郎意,盈盈妾恨,今夕鵲橋欲度。世間兒女一何癡,斗乞巧、紛紛無數。遙知此際,有人孤坐,心切天街云路。好因緣是惡因緣,夢魂遠、陽臺雨暮。
小樓簾卷欄干外。花下朱門半啟。中有傾城佳麗。一笑西風里。盈盈臨水情難致。盡日相看如醉。乾鵲不知人意。只管聲聲喜。
三百年間,青史幾多人物,俱委埃塵。獨先生斯世,煉氣成神。將我一支丹桂,換他千載青春。岳陽樓上,紗巾羽扇,誰識天人。 千山短褐,掬水擎花,為君增祝靈椿。遙想望、吹笙坐殿,奏舞鸞裀。鳳馭云帲不散,碧桃紫李長新。愿分馀瀝,九霞光里,相繼朝真。
遠山一帶,溯晴空、極目天涯浮白。楓落鴉翻談笑處,不覺云濤橫席。酒病方蘇,睡魔猶殢,一掃無留跡。吳帆越棹,恍然飛上空碧。長記草賦梁園,凌云筆勢,倒三江秋色。對此驚心空悵望,老作紅塵閑客。別浦煙平,小樓人散,回首千波寂。西風歸路,為君重噴霜笛。
眾綠如生如羽葆。池光搖漾連汀草。紅杏已無春意鬧。風致好。水中三嶼如三島。荷葉如錢蒲裊裊。石渠靜聽泉聲小。從此圭塘時檢校。停短棹。柳陰高唱漁家傲。
淡妝素服更纖濃。清致不須紅。佇目畫橋東。一掃盡、人間冶容。麻姑何在,嫦娥昨夜,飛出廣寒宮。天亦為詩翁。把好景、都移此中。
鴻雁翩翩云路杳。蘆花如雪迷紅蓼。荷葉不禁風雨倒。秋意早。詩懷清似霜天曉。獨掩柴扉誰得到。高臺日暮宜瞻眺。清致日多塵事少。歌古調。新聲移入漁家傲。
疊嶂浮嵐。澄江拖練,遠浦歸帆。橙蟹分甘,莼鱸專美,露酒霜柑。登高聊憩禪庵。采菊蕊、茱萸滿籃。丹桂飄香,芙蓉弄色,好個江南。
屈指顰眉嘆歲華,總將心事付琵琶。 不堪彈到關心處,蝴蝶雙飛上鬢花。
云柚如嵐。月池通港,畫舫無帆。細葛春纖,摘來盧橘,香賽溫柑。荷亭柳榭松庵。更奇品、花盆果籃。夢想飛觥,水晶宮里,好個江南。
紛紛雨竹翠森森,點點風花落綠陰。 貧恨苦吟窮寞寞,亂愁牽斷夢沉沉。 昏昏嶺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 因有事情閑默默,我于疏拙老骎骎。
山霽無嵐。尋幽有屐,不用張帆。樂事關心,良辰修禊,元夜傳柑。芳郊隨處行庵。聽騶導、擔花幾籃。洲渚凝妝,笙歌歸院,好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