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氏義學田 其二
數畝膏腴郊外郊,舌端耕破隴頭遙。
春風暖播詩書種,時雨香沾秀實苗。
學稼無勞樊氏請,輸租不數石崇饒。
個中豈是閑田地,預養英才佐治朝。
數畝膏腴郊外郊,舌端耕破隴頭遙。
春風暖播詩書種,時雨香沾秀實苗。
學稼無勞樊氏請,輸租不數石崇饒。
個中豈是閑田地,預養英才佐治朝。
在郊外有幾畝肥沃的田地,老師憑借著如簧巧舌,仿佛在遙遠的田隴間辛勤耕耘。溫暖的春風播撒下詩書的種子,及時的好雨滋潤著茁壯成長的幼苗。不用像樊遲那樣徒勞地請求學種莊稼,繳納租稅也不必像石崇那樣富有。這義學田可不是普通的閑地,它是為了預先培養英才來輔佐治理朝廷。
膏腴:肥沃。
舌端耕破:指老師辛勤教學。
隴頭:田埂,這里指田地。
秀實:谷物抽穗開花并結實,這里比喻學生學有所成。
學稼無勞樊氏請:樊氏指樊遲,《論語》中樊遲向孔子請教學種莊稼,孔子認為這不是君子該關注的事。
輸租不數石崇饒:石崇是西晉富豪,此句說義學田在繳納租稅方面不用像石崇那樣富有。
佐治朝:輔佐治理朝廷
可能創作于當時重視教育、倡導義學的社會環境下。作者看到吳氏設立義學田用于培養人才,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以表達對這種義舉的肯定和對培養人才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吳氏義學田對培養人才的貢獻。其特點是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恰當的典故,生動地闡述義學的重要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關注。
一葉輕舟趁晚涼,吳江楓落點秋光。山川幾度烽煙劫,禋祀千年姓字香。地接新關臨鉅市,人來舊廟薦清觴。蘆花兩岸風蕭瑟,寂寞寒林映夕陽。
夜也無人,風也無處,一燈如影長相駐。相看不解不能休,能休時節天將曙。夢也無根,書也無據,茫然四顧誰同語?人間容得雨無邊,不容一點心情住。
文章夫子才難盡,孝弟人言報自賒。四事先生俱擅世,一涂后裔不傳家。歲當豐暖偏寒餒,朝正歡娛獨嘆嗟。報施若教長似此,幾人守道不回邪。雙眼失明二十載,一身病臥四周年。俱生孤女眼前死,諸御四兒姑幸全。遍歷人間真苦惱,略無身后好因緣。靜思四十六年事,一夢三生業夢圓。
不是春光不早回,卻緣春雪勒疏梅。詩人縱有催花手,有雪堪推花只推。
白石何歷歷,松柏何離離。人生天地間,一日不可知。斗酒無常置,良會無常期。沈吟厚與薄,為樂無乃遲。宛洛美游戲,冠帶自相隨。宮闕起云中,第宅羅四垂。王侯負貴氣,佳客以盛衰。君但視車馬,攬策振其綏。
白云蒼靄迷行路,水復山重不知處。行過澗谷有人家,忽見東風萬桃樹。芳香艷態娛青春,花開得遇娉婷人。五銖衣薄捲煙霧,笑語便覺情相親。神仙雖遇終離別,千古佳名自傳說。天臺山水至今存,桃源望斷空明月。
端居感流序,躍馬城東道。卉木競華滋,山水政清好。于焉息塵營,聊復事冥討。細泉響巖竇,幽禽囀林堡。憑高一長嘯,坐覺天地小。登臨二三友,況復富詞藻。側塞林中花,豐茸原上草。物情方向榮,樂事當及早。古來賢達士,閱世猶昏曉。豈無大藥資,弱流隔蓬島。所以日飲酒,愁腸頓如掃。憶昔雪齋翁,故山早投老。風磴游目多,云龕容膝少。人歸山寂寂,空宇塵渺渺。念此重躑躅,凄然亂懷抱。人生若山水,繁沃倏枯槁。深谷尚為陵,大陸乃成沼。塵跡當焉如,而不終雜擾。浩歌振林壑,大白浮顥顥。毋令磊磈胸,徒自嬰苦惱。滄波復東注,白日忽西倒。帝鄉邈難期,征帆送飛鳥。安得凌風翰,肅肅升蒼昊。
失訪松云隱,哀吟《薤露》歌。前朝諸老盡,浮世百年過。山水高情足,詩書遠澤多。何曾入城府,秦鑿自寒波。
漫說經行處,云邊第二春。石林投倦客,畫壁跋高人。跡與風鵬轉,心兼野鶴親。平生許玄度,自比白頭新。
西湖上馬涌金門,三竺歸來日色昏。今古群生幾塵劫,華夷萬里一乾坤。煙蘿花木山中寺,水竹茅茨海上村。兩地登臨渾似夢,賦詩聊與僰僧論。
豈但浮云似白衣,諸峰寒瘦又寒肥。光欺蘭燼三更后,舞亂梨花二月非。眼底琉璃看世界,毫梢珠玉佐閒揮。朝來高閣紛如許,疑見滕王蛺蝶飛。
情深難遽別,送遠卻同歸。衣濕灑塵雨,路經垂釣磯。山童迎客慣,國士似君稀。且復聽雄辨,前賢賴發微。
聲名野老畏,草石貴人爭。刬卻巖中有,悠悠是極清。
人生有榮瘁,否極泰必來。君看九地春,寸草無馀荄。白首始一遇,蒲輪迎老枚。祁隱不可招,詡徑行當開。我欲尋盧敖,盧敖安在哉。但當急洗眼,看子登云臺。
神仙玉膏人不識,煮玉和云化為液。溪藤均敷藤一色,嗅之馨香捫無跡。羅千有家蟯蚑宅,風淩火焮震搖兀,剪而封之還如石。我聞三年索不得,使君一封盈數百。端棱而方長而白,桓圭兩挺瑤琚析。老羅見之三太息,君來何遲使予厄。齦之邊兮腭之側,啟封粲然云白黑。炎熇以清震淩息,坐令食飲滋甘澤。使君之仁薰兩邑,歌謠已自盈阡陌。我歌玉膏裁舉一,玉兮固齒仁固國。我與斯人同壽域,玉膏之歌兮歌寧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