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廷秀待制二首 其一
十年不侍殿東頭,臨水登山隱者流。
一眼瞳方無異相,三層勾曲有巍樓。
幸殊王粲非吾土,何事龐公不入州。
至后臘前天欲雪,扁舟乘興肯來不。
十年不侍殿東頭,臨水登山隱者流。
一眼瞳方無異相,三層勾曲有巍樓。
幸殊王粲非吾土,何事龐公不入州。
至后臘前天欲雪,扁舟乘興肯來不。
十年未曾在宮殿東頭侍奉,如今像隱者般臨水登山。眼睛方正并無奇異之相,勾曲山上有巍峨的樓閣。所幸不像王粲那樣覺得身處異鄉,不明白龐公為何不入州城。冬至后臘月前天空欲降雪,你能否乘興駕著小船前來呢?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侍殿東頭:指在宮廷侍奉。
隱者流:隱士一類的人。
瞳方:眼睛方正。
勾曲:山名。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作《登樓賦》,表達身處異鄉的愁緒。
龐公:指龐德公,東漢隱士,拒絕入州府為官。
至后臘前:冬至后臘月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知詩人已離開宮廷生活十年,過上了隱居般的日子。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在山水間享受閑適,可能在冬至后臘月前的時節,思念友人,于是寫下此詩邀請友人前來相聚。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隱居生活的感受和對友人的邀約。其特點是用典自然,將歷史人物與自身生活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交流。
旅酒皆無賴,逢君即故鄉。遏云歌屢發,邀月興偏狂。文武聲俱茂,衣冠澤自芳。風塵驅俗吏,別思轉堪傷。
江風蕭蕭吹古樹,關月蒼茫海生霧。北斗漸落明河微,城頭烏啼天欲曙。客子不寐憂無衣,東征三年猶未歸。蟋蟀在戶歲將暮,洞庭霜白芙蓉稀。男兒生當百戰死,不執金吾即挾匕。閉門勿用長夜歌,騏驥終能致千里。
天理昭昭只大公,意中了了末由從。君看忘助皆無處,□子之間即是中。
布春十里,任眾香媚人,清思如雪。一笑聘伊歸,認素袂冰靨。故山幽居何所依,倚寒門、欲語還微怯。竹邊籬外,暮愁漸生,未許輕折。空教淚珠貯睫。怕對花不成,翻負風月。無奈夜偏長,忍獨遣芳節。更闌相見魂定時,最堪哀、暗里柔腸結。料知明日,年光又催,易付離絕。
溪上有梅花,歲寒心不老。不見履齋翁,山中幾春草。
往來真個及瓜期,見竹還思種竹時。今日賦詩添舊集,明朝不是楚東詩。
偶來百花徑,歷亂飄香風。徑深花片滿,屐齒皆紫紅。
滕王閣下水初生,聞道登臨復快晴。帝子詎知陳跡在,長江肯趁曲池平。山楹雨罷珠簾捲,檐鐸風驚玉佩鳴。滿眼悲涼今古恨,人生辛苦竟何成。知向潮邊弄碧漪,欄干三撫漾晴輝。流傳妙語驚離闊,想像清游欲奮飛。公去不應停驛騎,我來直欲掛朝衣。南州高士何由見,且看新荷出水稀。
春日滿皇都,春云乍有無。五更齊玉佩,萬戶共桃符。天出臨軒語,山當繞殿呼。欲知王會禮,先問漢鴻臚。
一夜蟠桃吹坼。剛道有人偷折。幸自沒蹤由,無奈蝶蜂胡說。胡說。胡說。方朔不須耳熱。
蕭后梳妝別起樓,太湖石在水空流。而今樓瓦飄零盡,只乞中官看石頭。
萬事易知足,馀閒反類貪。僧猶甜鶴夢,客已渡鵝潭。柳暗不成五,徑荒無復三。多君發歸詠,留在破伽藍。
亦知天啜泣,不是雨淫淫。豈有三春色,都成一片陰。沖寒花有力,催曙鳥無心。安得陽和滿,年光盡意尋。
水際林間杖屨香,綸巾野服道家妝。婦姑?纊欣同社,翁仲扶筇不出鄉。拜跪使君嗟老大,逢迎地主問耕桑。今秋一飽天難必,且快新苗雨后涼。
征軺已歷五云邊,重到花宮結勝緣。草閣校書晨散吏,風檐鳴鐸夜棲禪。追游曾忝東林后,出牧誰居北地前。高臥華陽堪白首,祗將封禪惜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