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寧宗皇帝詞二首 其二
混一開群策,憂勤損萬年。
衣冠藏禹穴,歷數襲堯天。
密定詒謀議,難留厭世仙。
烏號攀莫及,有淚徹淵泉。
混一開群策,憂勤損萬年。
衣冠藏禹穴,歷數襲堯天。
密定詒謀議,難留厭世仙。
烏號攀莫及,有淚徹淵泉。
皇帝統一大業廣納群策,憂國勤政卻損了壽命。如今龍袍皇冠藏于帝陵,國運傳承如堯天延續。生前已密定治國謀略,卻難挽留他這位厭世的仙人。想攀附他的車駕已不可能,我淚水如淵泉般流淌。
混一:統一。
憂勤:憂愁勞苦,這里指皇帝為國事操勞。
衣冠:指皇帝的服飾,代指皇帝。禹穴:傳說中大禹的葬地,這里借指寧宗的陵墓。
歷數:指國運、氣數。襲:繼承。堯天:傳說中堯帝治理的時代,比喻太平盛世。
詒謀:指帝王對國家未來的規劃、謀略。
厭世仙:指皇帝去世,如同仙人厭棄塵世而去。
烏號:傳說黃帝乘龍升天時,臣民們攀著龍的胡須和黃帝的弓,結果胡須斷了,弓落下,后世稱此弓為烏號,這里借指皇帝去世。
此詩是寧宗皇帝去世后所作。宋寧宗在位期間,有過一些政治舉措,試圖統一大業、廣納群言,但最終因病離世。詩人在其去世后,為表達對皇帝的哀悼和追思而創作此詩。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寧宗皇帝,贊頌其功績。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莊重,很好地營造出哀傷氛圍。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當時對帝王喪葬文化及文人情感表達的重要資料。
少昊行秋正疾驅,灑然涼色已侵膚。翠空碧水涵高下,淡靄蒼煙半有無。風露已經生慘戚,菰蒲且欲慰斯須。誰將霜竹橫云外,似有悲聲與恨俱。一葉階前落淺黃,已知秋色渡長江。百骸假合寧長健,萬慮叢生未肯降。荒草露寒飛蝶盡,暮山煙帶白鷗雙。倚欄獨立渾無語,時把殘篇對小窗。
如今若把菱花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中夜有遐想,假寐登昆崙。飄飄列仙人,授以漆書文。玄鳳振其羽,三芝吐靈根。文螭為我駕,赤豹為我蹲。覺來戶牖虛,明月當前軒。服膺念古訓,抱經究微言。中道誠可尚,荒謬何足論。
赤身猶干固,禿節尚毛垂。木也乃如此,人焉胡可窺。
春燕呢喃唱自由,綠煙風雨過重樓。十年數蟹民如蟻,千古一凰士作牛。颯颯香山紅葉落,凄凄武水白云浮。嶺南徹夜新歌奏,喜插桃花醉大甌。
白簡當年疏,真無愧古人。舉朝回氣色,中貴失精神。日月流言事,風霜敢諫身。向來馀萬死,此去有孤臣。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濤驅千嶂雪,花散萬家春。任俠非凌守,虛懷欲近民。臨岐繞朝策,為爾重沾巾。
漏殘休更問銅壺,自視平生分已踰。每嘆奔馳非得計,只知靜退是良圖。耽詩況味今雖在,愛酒情懷近已無。詔比二疏吾豈敢,或言出處亦相符。
翁媼同圍老瓦盆,倒篘新酒雜清渾。枧南枧北皆春社,且放烏犍臥晏溫。
鰲峰獨立障中流,彈壓江南十九州。檻外魚龍時變化,巖前松桂自春秋。煙波浩蕩聞漁笛,臺閣參差識蜃樓。此去蓬萊知不遠,天風吹上木蘭舟。
海棠花發過春寒,花上禽啼宿雨乾。雙雙不惜頭俱白,猶向東風弄羽翰。
不見平湖叟,逍遙□步陽。煙波迷舊釣,鷗鷺起晨光。矩棹何年別,孤吟此夜長。春明重翹首,才薄愧榆揚。
中原急遣戍,南服失屏藩。羽檄連畿輔,樓船控海門。養癰歲月久,發難風塵昏。屬望登壇者,當懷明主恩。
馬氏之先龍作友,萬里長途一日走。驊騮騄駬是其孫,渥洼大澤稱靈藪。生來乾甫何奔騰,霜蹄汗血氣憑陵。西涉流沙晷未昃,北經瀚海踏層冰。雄心勃窣未能已,更過蒼梧飲郁水。都閫黃公伯樂儔,一見嘆息不能止。秣以香芻覆以衣,千金價重傾都市。乾甫乾甫須努力,勿負當年知己識。邇來邊塞盛風塵,橫行莫避陰山黑。
歲聿云暮,雨雪載涂,君辭璧水將焉徂。片帆縹緲過柬吳,東吳勿盤桓,急歸為問安。
金陵方物上樓船,州縣流傳則例錢。圣主戎衣無盜賊,山東河道避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