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七日夢
高卑一曲動玄青,
春日春風拜考亭。
不是昊天無處著,
潔魂應送水成清。
高卑一曲動玄青,
春日春風拜考亭。
不是昊天無處著,
潔魂應送水成清。
高低起伏的曲調驚動了天空,在春日春風中拜謁考亭。并非是蒼天沒有地方安置,高潔的靈魂應當化作清澈的流水。
高卑:指曲調的高低起伏。
玄青:指天空。
考亭:在今福建建陽,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定居和講學之地,這里可能指代朱熹或其學說。
昊天:指蒼天。
潔魂:高潔的靈魂。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詳細背景。但從“拜考亭”推測,可能與詩人對朱熹及其學說的敬仰有關,或許是在春日里因感懷朱熹的思想而創作此詩,也可能是在夢中得到靈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高潔品格的追求和對理學思想的尊崇。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空靈,象征手法運用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
曾記新春。飴樂天倫。更何圖、蹇及蓬門。龍華未會,鯉赴傷神。竟敗于齊,坑于趙,厄乙陳。痛矣嚴君。苦向誰論。嘆桑榆、怎度晨昏。幸而留得,一小孤孫。是掌之珍,懷之寶,命之根。
交游疇昔住臨川,博士高風世不傳。饒謝得名三十載,當時已道小汪賢。
詩折病中身,苦吟終損神。青山見在世,白發過頭人。花落三泉雨,云荒萬頃春。惟馀石上竹,消瘦似清真。
不挍真顏子,忘情豈老莊。休休方寸地,云路幾汪洋。
木棉炸絮逐長空,一派湖山盡綠叢。忽聞老妻眉色舞,呼看銀嘴小桃紅。
萬里錦城通道遠,十年金井沐恩深。幽蘭空谷各從好,勁草疾風知見尋。不獨秋霜能衛足,由來朝日便傾心。殷勤好誦虞蘩賦,笑殺相如漏上林。
山回路轉,隔水煙村遠。行過小橋人未見,林外晨喧一片。兩三上市新蔬,擔前問價踟躕。幾日囊中錢少,歸來何止無魚。
揖讓躋龍歷,謳歌適鳳符。鑿空十萬里,攘地幾千都。
問訊維摩室,秋深病稍除。翻經仍傍暖,補衲乍臨虛。寂寞思聞楚,暌離嘆索居。西來同逝水,不肯寄雙魚。
終年不出戶,出戶即相違。疾病欣在告,田園應暫歸。天寒孤舟發,歲莫行人稀。棹師遵舊路,田翁識故衣。望閭桑梓在,入里人民非。傷哉展丘墓,遽爾辭荊扉。還鄉如過客,回首情依依。晴春入舊臘,積雪含清暉。佳期遲子還,勿戀故山薇。
裊裊芙蕖,平鋪斷港,路入錦云處。香浮綠水,浪卷晴舟,宛在翠紅香里。湘妃馀酣未醒,擁蓋藏羞,含嬌欲語。想淩波塵遠,遙鳴佩,風飄艷綺。望中宛似若耶溪,隔水只欠,小艇采蓮女。最憐芳意,佳藕難尋,腸斷寸絲千縷。葉老房空,漫嗟此際,一點春心更苦。且休歌水調,恐驚起,文鴛雙侶。
祖帳近郊坰,花明爛漫春。十年三度嶺,萬里一吟身。東海老垂釣,西亭醉問津。謀身溫飽外,詩酒見天真。
漁陽九月海風秋,漢使行邊雪滿裘。一拍胡笳雙鬢改,應憐飛將不封侯。
漲溪者為誰,人骨皆已朽。我來尋故跡,溪荒亂泉吼。惜哉幽勝事,盡落唐賢手。唯馀舊時月,團團照山口。
陽春有暉,物其是依。何獨寸草?春陽載輝。菲菲芳草,沐沐春陽。德澤之漙,寸草之長。子之于母,其恩莫大。鞠育成人,恩等覆載。兒之出矣,念兒衣單。為縫為紉,惟恐或寒。是意之微,孰為識者?有唐詩人,孟氏東野。華彥清父,奉其母儀。春草名軒,本乎孟詩。嗟彥清父,嘅親早寡。奉母斯軒,飲酒伐鼓。有孫在膝,有孫授室。兒在母前,諸孫林立。母喜謂兒,爾父歿時。天高地厚,煢煢孤嫠。安知今日,孫又抱子?是皆爾父,積慶有此。兒聞母言,悲喜盈襟。歌我聲詩,以慰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