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偶成
棹歌聲動幔亭春,
風景依然漢與秦。
流水三三山六六,
古今游盡幾多人。
棹歌聲動幔亭春,
風景依然漢與秦。
流水三三山六六,
古今游盡幾多人。
船槳擊水的歌聲驚動了幔亭峰的春意,眼前的風景仍像秦漢時一樣未變。流水彎彎(九曲溪),山峰簇簇(三十六峰),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曾到此游覽。
棹歌:劃船時唱的歌。
幔亭:指武夷山幔亭峰,傳說為武夷君設幔亭宴接待鄉人之處。
三三:指九曲溪(3×3=9),為武夷山水主要溪流。
六六:指三十六峰(6×6=36),為武夷山主要山峰。
漢與秦:代指遠古時期,形容風景亙古未變。
武夷山水自秦漢起即為游覽勝地,詩人游歷時見山水依舊、人事更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或為詩人游覽武夷山的春日。
此詩以輕快筆調描繪武夷山春日勝景,借“三三”“六六”數字點明山水特色,通過古今對比抒發對自然永恒、人生短暫的感慨,語言通俗凝練,是詠武夷山水的通俗佳作。
山翁滿山都種竹,竹里開軒面面山。何處更容塵土入,有時遙送嶺云還。詩書偃仰遂百歲,霄漢飛騰任九關。報道春風消息好,孫枝又長籜龍斑。
紅軍旌旆出關東,海上神山指顧中。破竹勢成迎刃解,更無魏絳說和戎。
叱馭何來絕塞游,獨看山色向新秋。人家漸出層厓樹,客路高盤斷壑流。朔氣忽隨風雨至,孤城長傍夕陽愁。五原子弟輕烽火,馬上談經半白頭。
燕支山色重能輕,南陽水澤斗分明。不煩射雉先張翳,自有琴中威鳳聲。
營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舉翮千里,其奈有鸞皇。臨濟處,德山行。果承當。自時降住,一切天魔,掃地焚香。
石罅置檐楹,高低縱復橫。臨深暢幽意,極險盡游情。火照潭心影,經傳洞腹聲。際眉巖電射,繞足澗霓生。潛怪禪能伏,啼鼯狎不驚。欲窮前勝處,無路若為行。
絕谷寒聲淺,陰堂翠色交。拓書摩蘚石,炊黍入煙梢。瀑落投龍洞,云歸養鶴巢。誰能招我隱,未用解人嘲。
晴霞分瞑色,馀彩曳千桅。清波濯明沙,皓月正徘徊。風輕帆力倦,篙從綠水開。月光隨篙碎,零亂雪山梅。忘卻子猷棹,山陰訪戴來。
去年我為慈親哭,此夜嚴親為我愁。萬里悲歡那可測,何人燈下說河州。
兩頭纖纖豪矢鬃,半白半黑月蝕空。腷腷膞膞叩頭蟲,磊磊落落真英雄。
十五女郎可憐生,牽挽百丈踏泥行。洗腳上船歌《白苧》,春風吹過闔閭城。二十四番花信老,溪頭紅減綠初肥。東君也是多情思,盡日扶持柳絮飛。
選官選佛兩悠悠,元不關人浪自愁。洙泗生涯久春草,老夫作么晚回頭。
嗟汝海兮猶蒼穹,橫以眠兮寰球中。肆渺彌兮誰能蹤,中有島兮浮西東。此即吾人所謂五洲,載于鴻濤兮如游蠛蠓。原谷紛兮地厚渥,蕃我族兮億兆同。居之樂兮室巍隆,廩之實兮黍麥充。拄我父兮長藤筇,引我子兮言蛩蛩。攜以往兮海之側,海其藍兮天其碧。信三才兮吾中居,載以覆兮安吾跡。諧相處兮各有端,慎燮理兮在吾力。嗟宙宇兮玄微淵,智如粟兮爭迷惑。事唯恭兮猶莫知,浪忽至兮奔如鏑。豈下水而上涌,如天崩以下擊。樓閣如吹微塵,大塊脆而若紙。八萬之眾掃以空,況吾孑孑之父子。失我親兮摧我肝,幸而生兮孰若死。踽吾足兮尋其遺,何一步兮三慟止。紛總總兮陳其尸,遍隰畛兮布涘沚。或首斷而肢離,或陷洫以掛枝。細拂發以撫額,辨眉目與裳衣。日為旰兮淚為枯,終不得兮我所思。頹以跪兮力已沮,望群尸兮漫涂路。軀雖異兮死則同,此八萬兮何莫非吾子父。終而起兮試招魂,目泣血兮齒穿齦。蹇予聲兮何悠長,浮以往兮回以翔。企予踵兮海崖旁,使予聲兮及要荒。我所招兮我所親,及予親兮亦及予群氓。聲所向兮無回航,日之墮兮暮蒼蒼。嗟予聲兮終有止,唯此天海兮茫茫無終始。
彼澤有嘉植,淤泥擢朱華。宛在水中央,塵土無由加。秀色一何麗,幽氣靜以遐。群魚戲其下,游蜂亦來過。而愛君子心,獨立終非他。我欲集為裳,佩之以揭車。臨波托文鰩,遺彼帝子家。采蓮者誰子,日暮發清歌。歌長路且迥,使我一咨嗟。
名花得見太平年,擊壤聲高壓管弦。化日熙熙春蕩蕩,華夷何處不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