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吳先生
白鹿堂前徑草封,先生從此躡遺蹤。
廬山近出文峰下,湖水平歸學海中。
半榻清風蓮葉綠,一壇香雨杏花紅。
匡南莫道登科少,丹桂行看滿月宮。
白鹿堂前徑草封,先生從此躡遺蹤。
廬山近出文峰下,湖水平歸學海中。
半榻清風蓮葉綠,一壇香雨杏花紅。
匡南莫道登科少,丹桂行看滿月宮。
白鹿堂前的小徑已被荒草掩蓋,先生從此追尋前人的蹤跡而去。廬山在文峰之下若隱若現,湖水悠悠匯入學海之中。半榻清風輕拂著碧綠的蓮葉,一壇香雨滋潤著嫣紅的杏花。不要說匡南地區登科的人少,不久后定能看到學子如丹桂般在月宮折桂。
徑草封:小徑被荒草掩蓋。
躡遺蹤:追尋前人的蹤跡。
文峰:可能是當地一座有象征意義的山峰。
學海:比喻學問的海洋。
匡南:地名,具體所指需結合當地地理。
登科:科舉考試中被錄取。
丹桂:比喻登科的學子。月宮:神話中月亮上的宮殿,常與科舉中第聯系,如“蟾宮折桂”。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古代科舉盛行時期。作者可能與吳先生相識,看到白鹿堂周邊的景象,有感于吳先生對學問的追求,同時希望匡南地區能有更多學子在科舉中取得佳績,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吳先生的學問追求,并鼓勵匡南地區學子積極進取。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語言優美。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科舉和學問的重視。
句法親傳得,江湖老獲軒。
推敲深得趣,窮達可曾論。
好爵無三字,清名有五言。
還知絕奇處,難弟復難昆。
古寺山埛遠,??攀一逕斜。
洞深留碧靄,溪急蕩晴沙。
殿接巖松影,堂鄰野客家。
謁僧詢世事,無語指燈花。
暫泊喜天晴,丹陽住晚程。
半窗留月色,隔岸送鐘聲。
江繞金山寺,云生鐵甕城。
片帆催早發,莫待暗潮平。
武夷山水稱奇絕,歷歷仙源路可通。
人古道尊精舍在,曾玄世隔幔亭空。
萬年宮接青冥上,九曲溪流碧嶂中。
幾欲相期游汗漫,披圖陡覺馭天風。
惟有閑中日最長,薰風拂拂透修廊。
半窗槐影侵書葉,一曲蟬聲送夕陽。
強把茶甌醒困眼,久無詩債抖枯腸。
何妨自取離騷讀,且向齋爐??晚香。
山在畫堂西,鉤簾靜對時。
林高日落早,巷僻客來遲。
抱病獨不飲,愛閑君所知。
階前碧梧葉,片片可題詩。
靜答光陰轉法華,生涯更藉菊為家。
山園隔樹翻秋雨,石逕縈池浴晚霞。
學鳳尾翹無限草,似雞冠樣不勝花。
蕭椮安得諸王謝,竹下清譚煮露芽。
君不見昔人十日畫一水,摩挲漥窿隨手起。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瀾來筆底。
我來蕭寺觀奇蹤,壁間隠隠騰蛟龍。初疑乘風馭弱水,恍然坐我蓬萊宮。
又疑去年八月秋水溢,陰風襲人廊廡濕。誰知畫者巧通神,董羽至今羞死筆。
此水不是畫,一水一水勢相及。對此融神坐終日,后人雖畫畫不出。
何如倒卻毘陵華嚴壁,海慧北廊推第一。
春嶺碧嵯峨,公余載酒過。
紅塵隨地少,野意近山多。
泉溜寒鳴玉,楊花碎剪羅。
歸衫未能著,斜日上松坡。
行闕獨崔嵬,垂楊夾道栽。
河通桃葉渡,門對雨花臺。
世事棋千變,人生夢一回。
誰知今夜月,曾照六朝來。
天留遺跡鑒興亡,出郭傷心見此塘。
廢苑無螢秋寂寂,壞陵有樹月蒼蒼。
綠凄霜重摧荷蓋,紫怯波寒褪芰裳。
喚醒錦帆當日夢,一聲水調隔云長。
摩挲石刻拜方興,誤國從初恨老秦。
十六州歸仍遺虜,百余年事語誰人。
出師表在今如始,墮淚碑存舊似新。
江水江花豈終極,風光一任轉青春。
攜手清苕去,高楓丹葉森。
漁樵九鎖外,風雨一窗深。
索酒貪山月,添衣怯洞陰。
鳳歸天柱曉,樓閣有鳴琴。
石鼓溪邊渡,門前一葉舟。
雨滋千壑翠,風動萬巖秋。
仙去云常在,山空水自流。
九天煩紫詔,借我此中游。
蒼寒松竹滿,此地稱僧居。
寺僻啼林鳥,廊空響木魚。
煮茶燒樹葉,帶雨翦園蔬。
待了功名債,重來買地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