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
烏孫腰間佩兩刀,刃可吹毛錦為帶。
握中枕宿穹廬室,磨用陰山一片玉,洗將胡地獨流泉。
主人屏風寫奇狀
烏孫腰間佩兩刀,刃可吹毛錦為帶。
握中枕宿穹廬室,磨用陰山一片玉,洗將胡地獨流泉。
主人屏風寫奇狀
烏孫人腰間佩戴著兩把刀,刀刃鋒利到可以吹毛斷發,刀鞘用錦緞做帶子。平時握在手中,夜晚就放在穹廬帳中相伴而眠,磨刀用的是陰山的美玉,清洗則用胡地獨有的流泉。主人在屏風上畫出了這佩刀的奇特模樣。
烏孫:古代西域游牧民族。
吹毛:形容刀刃極其鋒利,吹毛可斷。
穹廬室:指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陰山:山脈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此詩創作背景或與當時唐朝與西域交流頻繁有關。詩人可能在看到烏孫佩刀的形象或聽聞其相關信息后,結合屏風上所繪之景創作此詩,以展現西域獨特的文化和器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烏孫佩刀,突出其鋒利和獨特。特點在于生動展現西域風情。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西域文化交流提供了文學素材。
一抹丹霞百樹連,江園薦荔喜新鮮。繁華獨數端陽后,風味應無夏至前。代柬群公真有句,膏車盤谷總忘年。石橋流水古松下,此地誰分一洞天。
載讀愚忠紀,凄然淚數行。為秦誅李牧,救魏少馮唐。三至傷慈母,群陰奪太陽。錦寧功業在,一戰作金湯。
止酒身多病,添書日正長。睡魔推不去,茗碗熟難忘。鵲過飛樵墮,蜂喧落粉香。靜中觀物理,此樂未渠央。煮茗鴉窺井,哦詩蝶過垣。筍高垂籜瘦,梅落墜枝繁。白晝重闈靜,新晴遠市喧。境緣看漸熟,吾亦欲忘言。
青青山上松,年華不可考。灼灼園中花,顏色不常好。五月鳴蜩至,八月蝴蝶老。感物有盛衰,豈忍歸腐草。
海上來相知,名花集此時。欄干鳴屐齒,風雨亂胭脂。濕蝶來何重,殘燈去未遲。海棠零落盡,猶可照垂絲。
破屋頻來叩戶,殘尊俄惜離群。揮翰他時說我,圍棋暇日思君。
依舊寒如此。訊湖山、迓春何處,擷芳曾幾。縱有佳游前宵約,可奈柳嬌花稚。怕蝶使、誤傳幽意。有限歡娛無限恨,到將離、解語原非易。心初亂,兩相視。煙波一舸蒼茫里。料依舷、淡黃新月,也盈盈墜。剩遣霞飛鸞慵舞,清鏡恁教愁悴。想后夜、寐歌誰是。更恐啼烏驚繞樹,最無端、喚覺悽惶起。思未了,別來事。
風煙淡淡水冥冥,杜榭橋西傷我情。閑倚溪樓望山色,鸊鵜飛處晚鐘聲。
病足稀登惠麓堂,公來草木被馀光。方傳惠澤流州郡,獨愛昌言動廟廊。秀句已鐫泉畔石,清風長滿召南棠。司徒分領留都計,多少經綸望省郎。
鬢云斜插映山紅。春里澹香融。自攜紈扇出簾櫳。意欲撲飛蟲。薔薇架下偏宜酒,纖纖手、自引金鐘。倦歌佯醉倚東風。愁在落花中。
呼白新夸好手身,望塵星散漁陽濱。亦知賭勝輕七尺,不是金盤一擲人。
政術遙傳京兆張,笑談為治定循良。諸生相見宜相勉,正是風騷屈宋鄉。
閶闔天開渙汗多,瓊樓高處撓霜娥。聲傳回野韝鷹鷙,凍合層云候雁過。龍火戒寒催筑圃,角弓初勁解防河。馬肥好度陰山磧,銀鬣分飄奏凱歌。
雅愛臨池訣,風流憶二王。毫端寧有彩,詩里祗添狂。洗硯沖魚沫,操觚染樹香。小亭宜醉墨,云影落方塘。
群峰西峙水流東,舊路分明見祖翁。白日漸低祗樹影,青山空冷桂花風。當時不合分南北,后世何因說異同。一瓣真香為誰爇,鏡臺無像日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