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錫堂下接桃 其一
前度劉郎去不來,
炫晴灼灼又花開。
蟠桃著子三千歲,
一歲從他熟一回。
前度劉郎去不來,
炫晴灼灼又花開。
蟠桃著子三千歲,
一歲從他熟一回。
像當年的劉郎一樣的人去了就不再回來,在晴朗的陽光下,桃花又艷麗地開放了。蟠桃結果需要三千年,就算一年才成熟一次。
前度劉郎:出自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前度劉郎今又來”,這里指去而不返的人。
灼灼:形容桃花盛開鮮艷的樣子,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蟠桃:神話中的仙桃,傳說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詩人看到桃花盛開,聯想到“劉郎”的典故,結合蟠桃的傳說,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或許當時心境既有對過往人事的懷念,又有對生命長久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時光、人事與生命展開。以桃花和蟠桃為切入點,感慨人事變遷,向往長久生命。語言簡單卻意味深長,在詠物詩中有一定特色。
花榭竹為垣,幽陰坐處繁。遙疑原上日,不到水邊村。山雨帶云集,松濤清晝翻。往來三徑里,何地有囂煩。
萬物貴取影,寫竹更宜然。秾陰不通鳥,碧浪自翻天。戛戛俱鳴石,迷迷別有煙。直須文與可,把筆取神傳。
長林鶯語密,細路橘花交。絕壁開平麓,幽人此結茅。鑿窗窺澗底,引水過松梢。欲買山南地,鄰君辟石巢。
漢儒事章句,去道利乃倍。桓譚謂子云,此事今獨乃。岱岳小天下,齊魯復何在。會當登日觀,一目了滄海。
隱幾衡門下,居然厭薄游。蘭滋楚畹日,橘熟洞庭秋。三徑懷羊仲,扁舟問子猷。驪珠照海浦,鰲釣落滄洲。跡豈求田系,心緣攬桂留。三冬殊物候,一水隔離憂。欲就南州榻,風煙伴客愁。
空庭雨濕聚華茵,回首東風憶遠人。玉砌香消行跡斷,雕闌吟徹別愁新。樓臺半是前朝景,桃李都承舊日春。歸燕多情還戀主,銜泥雙拂畫梁塵。
日日花前金叵羅,百年能得幾經過。花開花謝人還老,狂客狂吟莫厭多。
雞黍相尋豈偶然,論文尊酒荷留連。秋風初送雁群至,喬木喜聞鶯友遷。勸我鑒湖行甚力,送君釣瀨去無緣。愿將清白師韓范,從此高堂有四賢。
昨夜夢行腳,茫然失圣凡。有人坐盤石,云是補陀巖。明月下滄海,長風吹布衫。覺來舒老眼,紅日上松杉。
慷慨穹廬下,抽刀割玉顏。血含天上日,魂繞漢時關。鳳翼無人托,龍髯有女攀。月明彈錦瑟,縹緲洞庭還。
前生恩怨此生還,魂斷真如夢寐間。心與落紅俱化土,他年何待向嵇山。
尺疏曾聞奏玉皇,上元燈火謝詞章。百年不起燕臺馬,萬古猶存魯廟羊。劍委煙霞還岳氣,筆參星斗動江光。長歌滴盡東堂雨,祗缺青山一瓣香。
終南山人毀蛛網,笑引落花拂簾幌。西風為我惜馀香,飛向西園茵席上。
汴水堤邊薪可束,永豐巷口綠成堆。盛衰到底皆惆悵,何不移根種馬嵬。
北窗二紀傲羲皇,節比淵明事更光。共喜遐齡垂紫綬,莫嫌猛退棄銅章。文房句就心常佚,藥鼎功成壽轉長。七品官階三品服,滿斟綠醑醉春陽。久脫朝衣襲野裳,親逢盛旦日重光。耕田鑿井堯民事,垂組懷黃漢服章。諸老相歡陶圣治,兩宮遙祝與天長。謫仙才調今誰是,肯解金龜燕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