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絕句 其九十七
看來桀溺與長沮,
固是其言太闊疏。
若論耰鋤全不顧,
這般風味亦難如。
看來桀溺與長沮,
固是其言太闊疏。
若論耰鋤全不顧,
這般風味亦難如。
看來桀溺和長沮,他們的言論確實太過迂闊粗疏。要是說到完全不顧及耕種之事,這種風范也難以有人比得上。
桀溺、長沮:春秋時的隱士,《論語·微子》中有他們的相關記載。
闊疏:迂闊粗疏,不切實際。
耰鋤:泛指耕種之事。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研讀《論語》過程中。《論語》中記載了桀溺、長沮等隱士與孔子師徒的對話,作者由此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這些隱士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對《論語》中桀溺、長沮這類隱士進行評價。其特點是觀點鮮明,通過議論表明態度。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古人對經典著作研讀后的獨特思考。
相逢及送別,都在落花時。
霜雪添雙鬢,兵戈共一枝。
江湖空在望,天地盡堪疑。
顧陸煩憑吊,吾生未有期。
湘娥故把玉鈿留,
能為幽人一洗愁。
不似梅花枝干古,
凋年寂寞暮江頭。
一生盡博此虛名,
經濟文章兩不成。
天亦曲全寬賦予,
免教泯沒度升平。
不著衣冠近半年,
水云深處抱花眠。
平生自想無官樂,
第一驕人六月天。
葛公未易談,佳處當自曉。輕身托人主,歲晚那得保。哀哉楊德祖,所恨機太早。文若豈不遲,萬變要難了。書生法當驕,正懼此身小。空桑視湯幣,不博一介草。向來磻溪人,所愿直鉤老。
孔明平生志,豈必書江表。但從德翁游,時和司馬好。胸中管樂事,本自不足道。所以劉葛交,終焉契魚藻。舊時耕鑿地,千歲跡未掃。客來訪遺事,淚落日杲杲。岡頭雙白鷺,飛去何渺渺。
古來建大廈,所貴楹桷崇。沛公得三士,折箠驅群雄。嗟哉漢諸孫,永負隆準公。表既憎禰衡,璋復輕張松。幽州小從事,苦諫不見從。賴有大耳兒,猶能過隆中。
吾評四劉牧,三豕而一龍。景升最可笑,接士滿郊宮。坐看故人子,低頭混耕農。平生慕西伯,對面失飛熊。阿琦去梯策,尚識智士功。誰云豚犬愚,頗復勝乃翁。
蛾眉新月一鉤纖,
今夕天孫啟鏡奩。
滄海路遙銀漢近,
有人愁下水晶簾。
出郭見山色,日夕一青蒼。
清泉來玉洞,更上漪瀾堂。
綆汲無寒暑,冠蓋紛游翔。
沾灑若春雪,巖石生幽光。
始知耳目異,旋覺心脾香。
濟物固其性,塵垢能相忘。
鈴閣由來有四友,鐵面尚書交獨久。呵之輒澤扣無聲,性堅質潤媲瓊玖。
靜鎮不摧龍須鋒,坦懷善發元香守。其才其德兩無倫,相與摩挲肯釋手。
觸來云氣時騰騰,臨池一洗蛟龍吼。況此區區稱良田,一垡笑予勝千畝。
孜孜窮日倒枯腸,全藉?妃才八斗。?妃沈醉墨花香,高詠頤園梅為首。
思梅應擬梁何遜,曾消滇池幾杯酒。滇池飛來雙鯉魚,尺素齏辛胥幼婦。
殷勤索硯指端溪,豈似書生習氣狃。當年白筆簪蘭臺,臺閣風生職不負。
節旄今擁碧雞山,載道口碑歌父母。揚歷不自曰能賢,鐵面婆心無出右。
惟此硯兮潤且堅,差堪與君作敵偶。我何割愛竟與君,知君三立能不朽。
知君三立能不朽,溫厲蚤希魯中叟。
山逼新寒驚遠夢,
風收細雨作初晴。
曉光微動鷗鷺起,
黃葉亂飛旗幟明。
巖上流泉滴滴來,
史君巖下宴頻開。
衰翁閒局官清淡,
不許聽歌醉玉杯。
有酒如淮興未央,
劉伶放誕謫仙狂。
秋來多少驚人句,
半付愁鄉半醉鄉。
高崗立萬松,
晨夕鳴天風。
法法如是說,
應不負山翁。
何必峰頭十丈懸,
一枝風物便鮮妍。
滄溟萬里休嫌闊,
歸去堪乘太乙船。
春風吹山麓,回塘集游人。
山容自終古,物情時與新。
草木何華滋,水石亦粼粼。
羅綺照樓閣,白日凝香塵。
夕磬下林杪,翠羽歸青旻。
此時幽居者,蕭然絕比鄰。
偶尋半開梅,
閑倚一竿竹。
兒童不知春,
問草何故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