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代北鎮撫沈將軍
代北山南十八州,
雁門關頂四時秋。
沈郎帶眼渾依舊,
領得千軍紫塞游。
代北山南十八州,
雁門關頂四時秋。
沈郎帶眼渾依舊,
領得千軍紫塞游。
代北的山南有十八個州郡,雁門關頂四季都如秋天般涼爽。沈將軍身材依舊,如今率領著千軍在北方邊塞巡游。
代北:指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帶。
十八州:泛指代北地區眾多州郡。
雁門關:在今山西代縣,是長城重要關隘。
沈郎帶眼:《南史·沈約傳》記載沈約年老多病,腰帶逐漸寬松,后用來形容人身體消瘦。這里反用其意,指沈將軍身材未變。
紫塞:指長城,因長城土色紫,故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北方邊塞可能面臨一定軍事形勢,詩人為送別沈將軍前往代北任職而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和贊頌沈將軍。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代北的景色襯托沈將軍的豪邁。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邊塞送別詩的特色。
天寒道路遙,歲晚風雨作。虛名諒何為,矧此懷抱惡。子行既云邁,離居愧余索。物盛固有時,空山正凋落。江湖起秋風,瞇目塵黯暵。掛席飛云顛,行子歸意滿。蹇予如病鶴,欲往翅常短。悵望不能休,城高暮山遠。停車子踟躕,把袂我夷猶。念此離別難,況乃交契綢。雨霽白云飛,日斜江樹浮。望極意逾遠,愁多身更留。豈無負郭田,何苦事遠游。歸來亦從人,商歌激高秋。白云一觴酒,離思滄溟間。子行勿復居,念我何當還。杳杳飛鴻書,瑟瑟清鏡顏。潛機不私貸,歲月忽已闌。贈之云錦章,譬彼蒼玉環。何以解塵纓,幽泉弄潺潺。
屠蘇煖就與誰傾,幼子客邊聊慰情。絕勝年時逢此日,看人兒女拜新正。
探意出聲始,而神忽逗之。理于玄引緒,情以靜專思。渾漠人天籟,寧關筆墨司。掀髯披韻刻,此際孰相窺。
徐孺眼欺湖水碧,龐公心死鹿門深。尊前水月千千頃,手上絲綸萬萬尋。
鉛刀不可切堅玉,敝筐豈能持大屋。強驅跛鱉當前鋒,看公詩成如破竹。
攜家喜近丞相里,水繞青山山繞村。問字有人時載酒,催租無吏夜敲門。栽華帶雨生新子,覓竹和泥長舊根。他日可名王粲宅,井邊曾洗墨香痕。
一氣分職司炎涼,商飆夕起回朱光。玉蟾飛出海中央,金波萬丈開銀塘。上有木犀蟠古香,蔭以青云漱玉漿。垂輝布彩遍圓方,吐生億載毛如霜。注目廣寒騰紫芒,五豝但說騶虞良。亦有白鳳昭明昌,玄霜搗成和桂芳。下與濁世開昏狂,圣人食之齊彼蒼。彼二子者空馳翔,懸崖擘空彩翠彰。誰其作者關西郎,妙思不受銖分量。翻思少日膂力剛,吮豪探韻誇用強。偶然朱衣許成章,八分遂使三軍張。小兒學步試登場,一番已挫鉛刀铓。南州才士真堵墻,又逐陽侯觀渺茫。高飛為頡低為頏,秀才但祝今年康。五茸西北天衢長,五星再啟文明祥。新圖玉軸文錦裝,新篇古制來柏梁,小生何以副稱揚。綠煙蕩漾清暉旁,一段麗景難為詳。走觀連日隘里坊,為君珍襲重縹緗。留與上林春日并將,珊瑚珉玉賦旁唐。
暫爾歸仍去,征衣未拭塵。蠶叢行候火,猿峽過沾巾。祿薄奴從懶,官閑吏苦貧。西風吹短鬢,又逐歲華新。
蜑娘家在水云鄉,一幅蘆篷作洞房。日暮移船攏江岸,欲教蝴蝶暗聞香。
有香難返九泉魂,升濟惟馮化佛尊。望拜略同郊祀禮,祝詞親出內廷門。緇黃兼唱唐風盛,王霸相參漢制存。斂福錫民精意享,西來紫氣滿乾坤。
獰鯨巨力鼓危瀾,萬族推波孰可攔。一陣長潮倏退后,微魚斷貝滿枯灘。
吳客椷書問轉蓬,姑蘇臺上起秋風。七星已佩干將劍,五色還乘鮑氏驄。江海雙懸精自合,陽春一曲步逾工。只今曾照西施月,多少娥眉畫不同。
伊人湖海士,夙昔想風流。決策元戎幕,宣威塞北秋。分遼空往恨,保蜀尚前籌。落寞三刀夢,真成取次休。碣石崢嶸歲,何如扣帝閽。狼煙今晝晦,鯨海正波翻。遺恨公流涕,當時獨抗言。荒阡新宰木,誰酹曲江魂。公典吾州日,人懷不忍欺。轅攀那復得,巷哭竟成悲。外祖松楸在,空山草木萎。魂游儻來否,尚作凱風思。
仲舉高談亦壯哉,白頭狼狽只堪哀。枉教一室塵如積,天下何曾掃得來。
三分相士七分非,又似枯臞又似肥。好待功成名遂后,煩君只畫著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