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花
秋蕣開時絢曉光
飄零曾不待斜陽
花前不用深相惜
底事催人總自忙
秋蕣開時絢曉光
飄零曾不待斜陽
花前不用深相惜
底事催人總自忙
秋天的木槿花開時,在晨光中絢麗綻放;還未等到夕陽西下就已紛紛飄落。面對這花景不必太過哀惜,為何總有人行色匆匆、自尋忙碌呢?
秋蕣(shùn):木槿花的別名,因朝開暮落,常喻短暫易逝之物。
絢曉光:絢,絢麗;曉光,晨光。指花朵在清晨的陽光下絢爛開放。
飄零:墜落、凋謝,此處指木槿花迅速枯萎飄落。
底事:何事、為何,疑問詞。
自忙:指人為的奔波勞碌,非自然催促。
此詩創作于秋日,詩人見木槿花朝開暮落、短暫絢麗卻迅速凋零之景,聯想到世人常為瑣事奔波忙碌,故借物抒懷,寫下對生命規律與人生態度的思考。
全詩以木槿花為喻,通過自然現象引出對人生的哲思。前兩句寫花之榮枯,后兩句由花及人,批判人為的忙碌。語言淺近而意蘊深刻,體現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與對生命本質的洞察。
結悅來嬪君子室,琴聲容易變孤鸞。來時皎皎鳴珰玉,直到泉臺似昔看。
清□白雪照孀居,閉戶常勤教子書。八十全歸□無憾,即看華表樹門閭。
孝子南歸望白云,麻衣血淚濕紛紛。升堂□□□□看,況復啼烏不忍聞。
荒山藁葬幾春秋,今日歸鄉遂首邱。
負骨專勞陳孺子,撫孤深望許文休。
羊城落日悲英魄,鯤島驚濤撼舊愁。
幕府青衫留淚血,肯因掛劍恨依劉。
巫山高巍巍,江水碧深杳。
中有陽臺人,清容舒窈窕。
翠袖倚朱闌,顏色常美好。
我欲往從之,不見三青鳥。
青鸞五尺尾,一半入青霄。老眼摩挲認,方知是竹梢。
大醉一斗馀,條條似鯨吸。小窗風雨中,寫竹難免濕。
不緋不紫,是榜眼、蓮花一瓣。與脈望圈兒,香蕓葉子,好結書中伙伴。
露冷瑤房輕輕墜,了不覺、粉痕銷減。將妃子玉魚,剖為雙佩,宛如冰片。
誰見。無情曉月,柳邊低黯。算玉葉云纖,鶴翎雪大,無此瑤花峭茜。
書寄朝云,疊為方勝,也似素羅香軟。待喚取、白下莫愁艇子,與儂方便。
長日扃門坐小亭,
松陰竹影自清清。
山翁莫問吾名姓,
天上星辰地下行。
大麥雖黃草與長,
趁春只用野生桑。
為生可嘆微如是,
應坐人稀地力荒。
已去開元四百年,
此泉猶自響潺潺。
也知不憤當時事,
長作悲聲恨祿山。
莽莽烏云沈大壑,森森碧玉插高煙。
只疑絕徼連天盡,不信長安近日邊。
落葉白波空自響,斷霞紅樹為誰妍。
年來才思消磨盡,漫賦《登樓》擬仲宣。
寶篆香消覺夜深。挑燈無語倍傷情。
瑤琴欲撫閑消悶,撥盡朱弦總斷魂。
風索莫,月凄清。無端愁思苦縈心。
徘徊不盡梧桐月,守著窗兒坐到明。
令序當芒種,農家插蒔天。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力合聞歌發,栽齊聽鼓前。
一朝千頃遍,長日正如年。
金身荷去萬鈞重,千里持來一物無。且喜重關俱透徹,浩歌歸路倒騎驢。
剪剪江風雪應時,雪中春在老梅枝。朝來折作江南信,戲蝶游蜂總未知。
隨風柳絮輕,
映日杏花明。
無奈花深處,
流鶯三數聲。
獻策無媒將遠游,蕭蕭一騎出盧溝。
白云不散青楓色,明月獨照黃河流。
欲贈生平三楚璞,可憐離合雙吳鉤。
他時莫憶悲歌客,別后何人燕市秋。
世多揚激伯夷隘,
公獨謙虛下惠和。
吊死自慚知己少,
逃生卻喜活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