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答蒿叟三首 其三
癃疲安問起沉痾,
天柱摧傾喚奈何。
遠去曾逢龍種泣,
德衰猶接鳳兮歌。
典墳堆案元精合,
海水添潮老淚多。
稍欲從公恭睡味,
一氈番市戀槃阿。
癃疲安問起沉痾,
天柱摧傾喚奈何。
遠去曾逢龍種泣,
德衰猶接鳳兮歌。
典墳堆案元精合,
海水添潮老淚多。
稍欲從公恭睡味,
一氈番市戀槃阿。
衰老病弱哪還顧得上治愈沉疴?國家棟梁崩塌只能徒喚奈何。遠行時曾遇到皇族后裔悲泣,德行衰微仍聽到諷諫的歌聲。典籍堆滿案頭與天地精氣相合,如海水漲潮般老淚縱橫。稍想跟隨您享受安睡的滋味,卻留戀番市中一氈之地和盤曲山陵。
癃疲:衰老病弱。癃,年老衰弱;疲,疲憊。
沉痾:長期不愈的重病。
天柱摧傾:比喻國家或政權的崩潰。天柱,古代神話中支撐天的柱子。
龍種:指皇族后裔,此處可能指清室遺族。
鳳兮歌:典出《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此處借指對時世的諷諫。
典墳:指《三墳》《五典》,代指古代經典文獻。
元精:指天地間的精氣,或指人的精神元氣。
番市:指外國商人聚集的市場,或指海外之地。
槃阿:盤曲的山陵,代指故土或隱居之地。
此詩為和答鄭孝胥(號蒿叟)的唱和之作,約作于清末民初之際。此時清王朝覆滅,社會動蕩,遺老們多懷家國之痛。作者通過詩歌表達對舊朝覆滅的哀傷,以及面對亂世時對故舊的相惜與文化傳承的堅守。
詩緊扣時代變遷主題,前半感慨國勢衰微(天柱摧傾)、皇族零落(龍種泣),后半轉向文化典籍守護(典墳堆案)與個人情感抒發(老淚多、戀槃阿),將家國之痛與文化情懷交織,體現遺老詩人在亂世中的精神寄托。
海日大如斗,海月大如盤。誰識海上心,誰為海上言。
朔風起,萬馬嘶。有夢飲胡血,無書寄客歸。夜深燐火英雄淚,待晝淩煙洗戰衣。
嘯野回飆卷雪稠。驚寒夜壑起潛虬。重苔披甲森然立,蒼干凌霜夭矯游。素萼一枝粲,危睇湘妃渺渺愁。
冬深差喜病根除,藥裹猶親酒盞疏。門對好山純種竹,園通活水可澆蔬。檐牙帶濕霜晴后,簾額移陰日出初。時有郵筒遞詩至,吟馀便擬借牛車。幾年待漏趣朝班,乞得閒身返故山。公論盡歸恩怨外,清談不落是非間。屠龍肯信無高手,畫虎雖成亦強顏。馬革裹尸徒自壯,爭如投老得生還。出處難為卜筮謀,植鰭無復轉巖求。清風不度麒麟閣,明月空沈鸚鵡洲。采石僅埋吟骨在,新亭猶帶淚痕羞。書生慷慨談時事,未必膺門肯見留。避俗常關白板扉,北山泉石尚堪嬉。臨流且賦觀魚樂,憂國何消捋虎危。自許丹心長戀闕,獨憐萬戶未逢時。割雞為黍尋常事,客至休言子為誰。邇來筆硯亦相疏,野服焚香讀異書。筑室不須臨孔道,閉門只合造輕車。有梅花處猶堪酒,無竹人家不可居。涉世直消誡口過,是非榮辱不關渠。誦讀未多才思慳,數編遺丑落人間。洪音互雜蛙蟬奏,封事宜投虎豹關。楊震有知金忍受,相如未死璧終還。且須靜守心齋坐,學取簞瓢陋巷顏。累疏殷勤奏榻前,憂時急似救頭然。功名常是中年立,忠孝當于晚節全。投祓歸來泉石上,班荊坐向竹梅邊。烏臺無復詩公案,弄月嘲風亦偶然。近學時妝越樣新,空遺畎畝處忠臣。燭之武老未為老,劉伯龍貧可是貧。造物不應推若輩,江山亦合助詩人。掛冠神武當年事,明哲從來要保身。宦海風波亦足驚,得閒聊爾慰平生。雖無塞上雪堪臥,幸有山中田可耕。一老拂衣何太勇,群兒撼樹漫相輕。絕憐千丈西涼瀑,偏與人間訴不平。當日曾彈貢禹冠,懸知出處獨今難。寧將退翮翔千仞,誰肯模棱持兩端。風雨筆頭猶老健,江湖吟鬢未凋殘。十篇話破平生事,留與時人作樣看。
弱骨柔肌屬體時,相偎難許半衾離。如何買得春休到,只有寒宵與意宜。
灞水遙傷別,燕山獨送行。彈珠元自誤,抱玉竟誰明。撫己虛疑夢,逢人怯問名。報書稀不到,沾灑望神京。
誰將得失問雞蟲,王謝門荒燕去空。羨子中年脫塵鞅,寤歌水竹一窗風。
晞阻謂有窮,訊高云可達。剪削何當上,冥昧且茲發。天表既排度,山野遂侈闊。新禪宅窈窱,古隘際閶闔。松莽非人寧,芝秀有真掇。聳崖愕四矯,潮江眙兩匝。緯帶萬畛殊,煙云千里合。歸乘中谷風,蕭條感林颯。
風蕩云容不成雪,柳偷春色放沖寒。湖邊艇子沖煙去,天畔青山隔雨看。
靈州千載寺,郭璞讖猶存。壁峭通禺峽,江清見石門。溪山新命駕,風土舊承恩。盛氣當年事,從今更可論。
風雨復風雨,蕭條只暗窗。昏沈真似病,壘塊未能降。亦有到齊酒,其如隔楚江。出門覘雨色,檐滴正淙淙。
共向山中宿,夜來山雨鳴。不知身世在,獨覺夢魂清。鐘鼎何年事,刀圭幾日成。從君托幽契,端坐話無生。
冬郊香雪破梅花,春郊桃蘤爛晨霞。病叟清狂銷不得,倩人扶起踏晴沙。
牙緗綠管簇花新,綺閣朱欄浥細塵。自是豐城多劍氣,天生神物會延津。
獨鶴破云來,其聲甚悲婉。相將欲近蓬,又被北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