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孟禎迎暉樓
天道此中和,
江樓曙氣多。
浮云消海岱,
病眼對山河。
年老流光易,
春酣放口歌。
茅檐寒餓久,
愛爾數相過。
天道此中和,
江樓曙氣多。
浮云消海岱,
病眼對山河。
年老流光易,
春酣放口歌。
茅檐寒餓久,
愛爾數相過。
自然運行的規律在此處達到中和之境,江樓上清晨的氣息濃郁。浮云消散在海岱之間,帶病的眼睛注視著山河。年紀大了,時光流逝得更快,春日沉醉,不禁放聲歌唱。貧寒的人家長久忍受饑寒,我如此喜愛你多次前來探訪。
中和:指陰陽調和、平衡的狀態,此處指自然運行的和諧之境。
曙氣:清晨的霧氣或清新氣息。
海岱:東海與泰山的并稱,代指山東一帶地域。
流光:流逝的時光。
茅檐:茅草覆蓋的屋檐,代指貧寒的居所。
數相過:多次前來探訪。
此詩或作于春日,詩人于江樓(迎暉樓)與友人劉氏孟禎相聚時。時詩人已屆老年,見江樓晨景,感時光流逝,又念及民間寒苦,因友人頻繁探訪而心生暖意,遂作此詩。
全詩以江樓晨景起筆,由自然之景轉入個人感慨,再及民生之思,終以友情作結,脈絡清晰。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時光的敏銳感知,也流露了對底層百姓的關懷與對友情的珍視,情感豐富而克制,體現了傳統士人“詩言志”的特點。
千重構橫險,高步出塵埃。
日月光先見,江山勢盡來。
冷云歸水石,清露滴樓臺。
況是東溟上,平生意一開。
一見秋山色,方憐畫手稀。
波濤連壁動,云物下簷飛。
嶺樹冬猶發,江帆暮不歸。
端然是漁叟,相向日依依。
落日下林阪,撫襟睇前蹤。
輕澌流回浦,殘雪明高峰。
仰視天宇曠,俯登云樹重。
聊當問真界,昨夜西巒鐘。
萬里關山冢,明妃舊死心。
恨為秋色晚,愁結暮云陰。
夜切胡風起,天高漢月臨。
已知無玉貌,何事送黃金。
故人滄海曲,聊復話平生。
喜是狂奴態,羞為老婢聲。
宦途終日薄,身事長年輕。
猶賴書千卷,長隨一棹行。
華軒敞碧流,官妓擁諸侯。
粉項高叢鬢,檀妝慢裹頭。
亞身摧蠟燭,斜眼送香球。
何處偏堪恨,千回下客籌。
廣武原西北,華夷此浩然。
地盤山入海,河繞國連天。
遠樹千門邑,高檣萬里船。
鄉心日云暮,猶在楚城邊。
南國披僧籍,高標一道林。
律儀精氈布,真行正吞針。
掇火身潛起,焚香口旋吟。
非論坐中社,余亦舊知音。
風吹魯國人,飄蕩蜀江濱。
濕地饒蛙黽,衰年足鬼神。
時清歸去路,日復病來身。
千萬長堤柳,從他爛熳春。
星霜幾朝寺,香火靜居人。
黃葉不經意,青山無事身。
拋生臺上日,結座履中塵。
自說一時課,別來詩更新。
小檻俯澄鮮,龍宮浸浩然。
孤光懸夜月,一片割秋天。
淺派胤沙草,余波漂岸船。
聊當因畎澮,披拂坐潺湲。
碧峰南一寺,最勝是仙源。
峻阪依巖壁,清泉泄洞門。
金函崇寶藏,玉樹閟靈根。
寄謝香花叟,高蹤不可援。
遠郭日曛曛,停橈一訪君。
小橋通野水,高樹入江云。
酒興曾無敵,詩情舊逸群。
怪來音信少,五十我無聞。
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巖巖。
地僻泉長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煙岫老青杉。
盡日唯山水,當知律行嚴。
日下西塞山,南來洞庭客。
晴空一鳥渡,萬里秋江碧。
惆悵異鄉人,偶言空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