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元旦昧庵試筆
每逢遺老即留連,病骨支離不記年。
但有心胸還宇宙,更無眼目借人天。
石頭幾度分鄉思,春色何曾到客邊。
扶杖登樓閒一望,南山如舊涕空漣。
每逢遺老即留連,病骨支離不記年。
但有心胸還宇宙,更無眼目借人天。
石頭幾度分鄉思,春色何曾到客邊。
扶杖登樓閒一望,南山如舊涕空漣。
每當遇到前朝遺老就留戀不舍,病體衰弱已記不清歲月。只要胸懷仍存天地之間,便不再借助他人眼光看世事。石頭城多次引發思鄉之情,春色何曾光顧客居之地。拄杖登樓隨意一望,南山依舊,卻只能空自流淚。
遺老:指前朝舊臣或經歷世變的老人。
支離:衰弱、瘦弱的樣子。
石頭:指石頭城,今南京,此處代指故地。
涕空漣:淚水不斷流淌,徒然悲傷。
此詩當作于丁亥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推測為明清易代后)元旦。作者或為遺民,在新年之際觸景生情,借與遺老相交、病體客居等經歷,抒發對故舊的懷念與身世飄零之痛。
全詩以元旦即景為引,通過遺老留連、病骨不記年等細節,展現遺民孤寂心境;后以石頭分思、春色不至、南山涕漣等場景,深化思鄉懷舊之情,情感真摯,意境蒼涼,是遺民詩中表達身世之悲的典型之作。
洛陽城里聚金卮,數百年來負賞期。谷雨節催花正好,靜觀亭下醉何辭。天然絕品難描畫,造化憑誰為設施。一詠一觴看未厭,堯夫添得打乖詩。
千林無葉一川平,萬壑瓊瑤照夜明。未覺殘梅飄落盡,祇愁羌管不成聲。
上邪,與君相知。譬彼結發而盟,山摧海枯志不移。白日迥矚,肝膈洞披。我手君腕,用不得私。車輪壞,馬足罷,東家宴,西家毀。何用錢刀丘積,橫金垂紫齷齪為。
我有三雛弟加一,汝更翩翩白眉侄。孝友溫文鮮倫匹,雞骨支床更奇疾。三十沉沉棄白日,下從龍舒萬事畢。嗚呼歸來庭玉俱崢嶸,忽不見汝心魂驚。
昔經樊鄧役,阻潮梅根渚。感憶追往事,意滿辭不敘。
秋霄愛月華,徐步過東家。主人喜客至,汲井瀹春茶。青簾在鄰館,無錢不可賒。何似陶彭澤,重陽把菊花。
文繡不被賤,梁肉不食貧。何況共艱難,誰肯哀王孫。所以萬乘主,不能釋戛羹。何物老女子,乃識英雄人。風云雖自致,奮激由一言。高鳥既已盡,牝雞實司晨。遂令齊假王,難容跨下身。一飯不忘報,肯負漢王恩。至今相君面,握腕傷心魂。
拓開天外無窮景,望盡坤維到處山。
地僻蓬門靜,松蘿一徑通。薰風回石榻,幽梵出花叢。問字通揚子,談經對遠公。興闌尊酒罷,歸路月明中。
勝地陰陽會,靈源造化功。招提疑佛力,開辟謝愚公。世界三千外,云霞咫尺中。江流瞰衣帶,村落隱蒿蓬。百折緣孤磴,千章護法宮。雪花飛瀑布,笙響奏松風。磬度諸天靜,燈傳上剎紅。玉環留變化,金鎖沒玲瓏。凈室虛窗白,禪房曲徑通。磨崖尋古碣,卓錫跨飛虹。極岸喧歸棹,危檐對晚鴻。諸形皆有漏,浩劫杳無窮。寂寞三乘遠,皈依四諦同。道心得寥廓,佳興到鴻濛。豈有無生訣,蒼茫叩碧空。
漢儒糟粕汨天常,寥落侵侵入晉唐。至寶眼前渾不識,卻從胡黠乞馀光。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一拱蒼茫帶晚煙,瀟瀟秋雨裊深寒。已無商旅通南北,剩有文章說肇端。今古夢,往來帆,漫教思緒越千年。當時多少閒情在,及至歸時俱惘然。
海岸猶馀積雪光,春寒絕不似炎方。鶯聲亦有江南好,梅蕊從無塞北香。五柳春秋空甲子,三閭歌舞是東皇。嘉辰宴會良難得,且共銜杯到夕陽。
長笑何時向碧山,歲華誤落利名關。梅如輕別隨風下,潮似多情帶月還。攬鏡誰能饒白發,開尊暫許借朱顏。欲如徐福尋蓬島,縱未長生亦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