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毗陵之什 其四 無錫清和樓茗坐約以毛明彊先生句『雙橋檻外秋』分韻得『檻』字
雨色秋城闇,涼云何淰淰。
煙垂麻石橋,溜滴粉墻甉。
煮茗坐清風,聽濤倚朱檻。
扁舟忽一過,五內歸澄湛。
雨色秋城闇,涼云何淰淰。
煙垂麻石橋,溜滴粉墻甉。
煮茗坐清風,聽濤倚朱檻。
扁舟忽一過,五內歸澄湛。
秋雨籠罩著秋日的城郭,天色變得昏暗,清涼的云朵緩緩飄動。煙霧低垂在麻石橋上,雨滴從粉墻的瓦檐上滑落。我坐在清風中煮茶品茗,倚靠在朱紅的欄桿上傾聽濤聲。忽然有一艘小船劃過,我的內心變得澄澈平靜。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農歷七月。
毗陵:今江蘇常州。
什:詩篇。
淰淰(shěn shěn):云飄動的樣子。
麻石橋:用麻石建造的橋。
甉(wǎn):同“碗”,這里指瓦檐。
朱檻:紅色的欄桿。
五內:五臟,指內心。
澄湛:清澈、平靜。
此詩創作于孟秋時節,地點在無錫清和樓。詩人與友人在此品茶,以“雙橋檻外秋”分韻得“檻”字而作詩。當時可能正值秋季,天氣漸涼,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心境閑適而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秋日在無錫清和樓品茶的閑適情景,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清幽。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閑適生活的追求,在文學上體現了傳統文人在自然中尋得內心寧靜的創作主題。
春盡江蕪岸綠垂,征帆何事滯江湄。朝明海練晴翻浪,暮漉山衣雨著蕤。仗劍每看依北斗,驚烏猶見繞南枝。開尊不禁詩豪發,便欲臨風寄所思。
兆協文明夏始芳,昔賢何乃視為常。鳳池培得千金種,鰲禁堆成百寶妝。近侍曾聞亞姚魏,品題今喜賴蘇黃。調高春雪知難和,引興還須釂巨觴。
不問金華舊牧羊,屋頭丹井半苔荒。凌云賦就多仙意,笑托山靈酬一觴。
廣寒昨夜不曾開,今夕佳期已報來。且向草堂杯舉待,人間紅粉會相催。
風將煙雨入亭寒,城引山林拓眼寬。六月登臨渾覺熱,朝來不敢傍危欄。
案上江山,燈前民瘼,一丸涼月移階。急霜狂雪,兀自苦低徊。尊俎生涯付與,鹽梅里、老病相催。神州霽,誰知契闊,不見舊恩來。胸懷。成往事,從容莫測,于邑難猜。愧君身西去,我在南開。歲歲清明近了,算幾度、雨轉風回。千秋下,登臨墮淚,碑上鎖青苔。
芡觜靜緘秋水碧,梨腮深抺夕陽紅。近來詩社爭相勝,幽討冥搜字字工。桑林閒覺疏黃減,菜隴貧憐嫩綠添。秋水接潮還瀲滟,晚風吹雨乍廉纖。窮愁長怕詩撩撥,幽憤須憑酒破除。對酒更遭詩債窘,可堪毛穎不中書。揉藍拍岸秋濤信,列炬緣山夜燒痕。楓葉經霜紅更好,晚來扶杖過前村。荷葉倚風搖敗綠,蓼花沾雨臥衰紅。物華雖逐窮秋老,詩句翻從壯歲工。迂愚長與懶相兼,歲晚空馀白發添。坐送夕陽還黯黯,倚看新月露纖纖。五窮韓愈煩驅逐,一室陳蕃倦掃除。我有塤篪舊詩集,當令阿買為君書。雨晴庭戶生秋意,潮落溪橋見水痕。稻熟人家得相向,兵馀眼底兩三村。酒嫩細斟浮蟻綠,芡柔輕剝汗衫紅。搜羅物象嗟予拙,揮掃詞章放子工。孤燈閃閃風還暗,清漏沉沉夜向添。案上數枝漙露菊,可憐疏落嫩纖纖。簞瓢不失生涯在,詩酒何當習氣除。欲倩雕弧落新雁,足間尋覓子卿書。雨開繁菊金無價,風皺平池鑒有痕。日暮客帆何處落,柿林西畔荻花村。煙里山光陳水墨,云邊日影亂青紅。新詩有畫人難到,高壓澄江五字工。更窮詩債應難欠,縱懶書淫亦自添。水外修眉橫翠巘,試憑張敞畫濃纖。人言會飲辰嫌酉,我為求醫日問除。老去誰能遵百忌,秋來只欲上三書。病怯酒杯微過量,瘦憐衣帶頗寬痕。傷心故國迷煙草,秋日荒涼處處村。
拂柳穿堤到岳墳,墳前猶繞陣頭云。半庭人靜鶯初懶,一雨蔭成草正薰。我亦違時成逐客,今來下馬拜將軍。與君此恨俱千古,擬賦長沙吊屈文。
雨熟枇杷樹樹香,綠陰如水晝生涼。客疏卻喜階苔厚,身懶初便簟竹光。陽羨紫茶團小月,吳江白苧剪輕霜。投壺散帙還隨意,消得人間白日長。
霜露應時降,年年生客愁。長懷舊塋域,不得省松楸。落日青山遠,凄風老涕流。縈心皆國事,無暇為身謀。
黃菊有名花,淵明無酒官。酒多人自醉,花好月同看。老未厭人世,天教共歲寒。未應攜不去,高步蓬萊山。
東風吹人千萬里,青蘋花發前湖水。江南女子木蘭舟,卻采蘋花泛流水。水流花發春光好,失時不采花應老。年少吳儂歌懊惱,白晰容顏半枯槁。倏然來去雙彩鳧,化作汝舄穿云衢。汝佩復解江妃珠。龍宮蛟室本不隔,相期更有瀟湘客。
問疏齋、湘中朱鳳,何如江上鸚鵡。波寒木落人千里,客里與誰同住。茅屋趣。吾自愛吾亭,更愛參天樹。勞君為賦。渺雪雁南飛,云濤東下,歲晏欲何處。疏齋老,意氣經文緯武。平生握手相許。江南江北尋芳路,共看碧云來去。黃鵠舉。記我度秦淮,君正臨清句。歌聲緩與。怕徑竹能醒,庭花起舞,驚散夜來雨。
清夢曾游白帝鄉,手揮云漢酌天漿。文經五緯星辰粲,筆染三秋風露香。暫謫塵寰隱叢桂,好排閶闔賦長楊。偶來訪我山云里,落袖驪珠照夜光。
淮海風高雁鶩呼,客窗夜半撥寒爐。小兒試向燈前問,曾有先朝鴿炭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