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江道中口占
孤村隱隱起微煙,
處處秧歌競插田。
羸馬未須愁遠道,
桃花紅欲上吟鞭。
孤村隱隱起微煙,
處處秧歌競插田。
羸馬未須愁遠道,
桃花紅欲上吟鞭。
隱隱約約的孤村升起了裊裊輕煙,到處都是唱著秧歌忙著插秧的景象。瘦弱的馬不必為遙遠的路途發愁,那鮮艷的桃花紅得仿佛要染到我的馬鞭上。
口占:即興作詩詞,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
羸馬:瘦弱的馬。
吟鞭:詩人的馬鞭。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旅途中經過淀江道,看到鄉村的插秧景象和美麗春光,有感而發即興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插秧時節的美好景象,突出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優美。展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態,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鄉村生活風貌。
調笑已三年,舊景如煙。當時相約不回還。誰教醉里路偏窄,相看無言。還似未全捐,淚眼潺湲。凄然回枕舊書眠。千重暮雨千重鎖,夢又難關。
小步騧騮細織帴,群僚拜賜赤墀前。玉門關外年年貢,金水橋邊一一牽。周制天閑元十二,衛詩騋牝亦三千。不才駑鈍知何補,多幸青云早著鞭。
楚客求丹梯,溯流三峽踰五溪。浙僧訪佛祖,一錫凌空向西土。江左儒生尋謫仙,相逢共上峨嵋巔。峨嵋山高氣磅礴,萬朵蓮開青插天。天高地遠望無極,海東日出扶桑赤。氣沖衲衣舉,光搖角巾明。眼底汪洋巨鰲動,耳邊髣髴天雞鳴。龍宮對月窟,曾聞謫仙游。霞光凝不散,履跡今尚留。千崖崩摧勢欲墮,羽流緇侶參差坐。七寶巖留供佛燈,萬松灶起燒火風,霆蕩潏云樹模糊。虎豹接跡,猿猱斗呼。星漢當頭手可摘,靈芝甘露無時無。云漏日兮光一線,金蓮白象兮紛紛而來見。萬籟動兮天樂和,仙之人兮夜經過。忽神驚而目眩,豈事幻而說頗。睹謫仙而無有,杳鳳管與鸞車。塵心未斷懷鄉土,青鞋復踏來時路。行行回首語青山,石室無鎖門無關,重來有日當躋攀。肯效趑趄囁嚅徼名勢,坐令塵土凋朱顏。
薄薄酒,傾幾鐘。塵塵劫,隔萬重。桃源境界閟高風,羲皇人物將毋同。村姑小小春顏紅,牽蘿補屋何從容。溪童牧豎芳草中,或歌或笛皆融融。忘機丈人,佝僂鄰翁。春秋佳日,三兩相逢。溪南舍北,時相過從。清泉白石宜曲肱,聽松聽水宜支筇。舉手勞勞謝諸公,人寰回首春朦朧。余衣食已振,余策良已封,余卜余筮無煩庸。丈夫失意日,大澤酣蛇龍。何屈何伸無悲恫,仰天一笑風云空。
縣酌群山置,亭因古堞安。幸無多檢校,于以小盤桓。潦倒淵明釀,凄涼子賤彈。杖藜聽夜鶴,世慮苦無端。
竹梧滿秋庭,蕭蕭涼氣早。孤燈照跏趺,高僧坐來曉。風清鶴夢醒,云淡鐘聲杳。塵事永相忘,心空眾緣了。
小孤廟下海門關,五老峰前星子灣。多君萬里斯游壯,看到東南第一山。
我昔作賓余禮部,君正讀易秋浦城。水車一嶺身不到,芙蓉九子眼同明。古學應時時不舍,翰林承旨徵書下。金陵僦屋坐五窮,郡史乘軺勞數過。十年遠作信息稀,司征司警馬騑騑。十三灣頭客樓上,把手驚見長須揮。買酒沽魚各歡喜,玉堂況有余公子。春中相別秋更見,紅燭金屏照新□。□之宅前雙燕飛,我留吳中猶未歸。江村舊識有父老,口說將軍政不遺。往有豪客住村舍,白日把弓騎大馬。酗酒叫嘷鄰社怕,將軍捉之不勞把。弓兵積年強肆欺,索民秋谷夏麥絲。舊官脅持新不知,將軍舉籍箠黜之。將軍所蒞大江滸,晝犬不吠夜開戶。將軍所巡亂山深,雞自伏雛彘自□。小鎮有官官無廬,署床著廟當香爐。將軍來茲一長吁,曰眾汝來營其初。府有□涂樂乞地,將軍出俸眾諾暨。作門作廡作廳事,廳事居官廡居吏。邏宿囚拘皆有置,黝堊丹□無不致。□架弓檠鉦鼓備,昔重以難今易易。報政到府即我居,舉用叩之皆喟如。咍然起為攬其須,君能如此良起予。尚書門下如列株,自今視之櫟與樗。若君之材不負余,四年始代且上趨。治縣佐州府路俱,手將赤牒來中書。愿君努力為良圖,慎厥終始當不渝。肴果在豆酒在壺,酌君酌我日欲晡。浦口好風吹舳艫,去去勿復久踟躕。亦復勿論異日馬行與笠車,我固安之命則殊。
容氏多兄弟,西良此白眉。源源來講席,稍稍樹頭籬。行可鄉人敬,心惟我輩知。臨危仆且至,忍死待斯須。
節物各自好,春風獨太華。裝添山衣錦,零落地鋪花。趁課蜂招侶,幽吟鶴自嗟。放開平望眼,翠幕不須遮。敲火開香焙,書齋思漸清。田翁新社長,巢燕舊門生。學僻詩無味,心開語見情。不愁無樂事,正與物俱榮。今日前溪好,晴空事事明。草長顏色重,鳧暖去來輕。游女矜高髻,書生厭短檠。懸簞雖過午,碧澗煮芹羹。
封墓終歸烏目山,辛峰髣髴翠屏間。兩湖如鏡元應月,萬樹連云底用關。似我天涯賒俗骨,笑他社稷換紅顏。吳王點將越王臥,幾度輪回舊殿班。
雙窺雙語鏡中妝,蓮葉蓮花總斷腸。幾倩西風洗紅粉,斷香零露老秋房。
江水東流去,廬山北向來。孤城新第宅,浮世舊風埃。久病頻移榻,多情數舉杯。鄉心猶未已,春色苦相催。擾擾人間世,蕭蕭物外身。江山如有態,草樹暗生春。自笑新巢燕,誰憐舊主貧。旅懷相慰藉,真率見情親。
英英天上云,不照濁水泥。新婚日以親,賤妾日以攜。繁聲出皓齒,妙舞生春姿。縞綦難為容,棄如秋草萎。念當羽翼乖,依依即路岐。良人無古歡,妾自中心知。
船上猶馀一日糧,湖心糧盡糴何鄉。仙家辟谷從誰學,明日無炊即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