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平生家住灞橋邊,別恨離愁總被牽。輕薄老來猶不減,落花時節尚飛綿。
春工染就綠絲絳,織雨繰風拂灞橋。可是韶光難系著,暗教瘦損小蠻腰。
平生家住灞橋邊,別恨離愁總被牽。輕薄老來猶不減,落花時節尚飛綿。
春工染就綠絲絳,織雨繰風拂灞橋。可是韶光難系著,暗教瘦損小蠻腰。
這一生居住在灞橋邊,離別的愁緒總是將我牽絆。年老了輕浮的性子還是沒改,到了落花時節還在飄飛柳絮。春天的造化造就了柳的綠色絲絳,它編織著雨、纏繞著風輕拂灞橋。只是美好時光難以留住,暗暗地讓柳枝變得纖細。
灞橋:在長安東,古人多于此折柳送別,因此灞橋和柳常與離別相關。
飛綿:指柳絮飄飛。
春工:指春天的造化。
繰(sāo)風:繰同“繅”,有纏繞之意,繰風即纏繞著風。
韶光:美好的時光。
小蠻腰:原指白居易家伎小蠻的細腰,后泛指女子纖細的腰肢,這里形容柳枝。
由于未明確作者等信息,推測創作背景可能與古人折柳送別的習俗有關。古人常在灞橋折柳送別,作者或許是看到柳,聯想到離別之事,又感慨時光易逝,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柳為主題,將柳的形象與離別、時光等元素結合。通過對柳的描寫,抒發離別愁緒和時光感慨,在詠柳題材中展現出獨特的情感和藝術特色。
長筇自擔藥兼琴,
話著名山即擬尋。
從聽世人權似火,
不能燒得臥云心。
九仞墻邊絕路岐,
野才非合自求知。
靈湫豈要魚棲浪,
從來為學投文鏡,
文鏡如今更有誰。
故友漢中尉,請為西蜀吟。
人家多種橘,風土愛彈琴。
水向昆明闊,山通大夏深。
理閑無別事,時寄一登臨。
四季多花木,窮冬亦不凋。
薄冰行處斷,殘火睡來消。
象版簽書帙,蠻藤絡酒瓢。
公卿有知己,時得一相招。
師教本于空,流來不自東。
修從多劫后,行出眾人中。
衲冷湖山雨,幡輕海甸風。
游吳累夏講,還與虎溪同。
上馬如飛鳥,飄然隔去塵。
共看今夜月,獨作異鄉人。
就養江南熟,移居井賦新。
襄陽曾卜隱,應與孟家鄰。
出得蕭關北,儒衣不稱身。
隴狐來試客,沙鶻下欺人。
曉戍殘烽火,晴原起獵塵。
邊戎莫相忌,非是霍家親。
驛在千峰里,寒宵獨此身。
古墳時見火,荒壁悄無鄰。
月白翻驚鳥,云閑欲就人。
只應明日鬢,更與老相親。
度磧如經海,茫然但見空。
戍樓承落日,沙塞礙驚蓬。
暑過燕僧出,時平虜客通。
逢人皆上將,誰有定邊功。
仙都高處掩柴扉,人世聞名見者稀。
詩逸不拘凡對屬,
任醉賓筵莫深隱,綺羅絲竹勝漁磯。
剃發得時名,僧應別應星。
偶題皆有詔,閑論便成經。
掃葉寒燒鼎,融冰曉注瓶。
長因內齋出,多客叩禪扃。
華陽洞里持真經,
心嫌來客風塵腥。
惟餐白石過白日,
長生不必論貴賤,
卻是幽人骨主靈。
邊事多更變,天心亦為憂。
胡兵來作寇,漢將也封侯。
夜燒沖星赤,寒塵翳日愁。
無門展微略,空上望西樓。
幾州聞出刺,謠美有江民。
正面傳天旨,懸心禱岳神。
尺書先假路,紅旆旋燒塵。
郡顯山川別,衙開將吏新。
散招僧坐暑,閑載客行春。
聽事棋忘著,探題酒亂巡。
好編高隱傳,多貌上升真。
近日居清近,求人在此人。
秋天木葉干,猶有白花殘。
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
片苔相應綠,諸卉獨宜寒。
幾度攜佳客,登高欲折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