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端明赴召 其四
管籥分來二十年,
何人從此得朝天。
介圭入覲由公始,
莫把題名取次鐫。
管籥分來二十年,
何人從此得朝天。
介圭入覲由公始,
莫把題名取次鐫。
掌管關鍵事務已過去二十年,從這里開始有誰能得以上朝面見天子呢。帶著大圭入朝覲見是從您開始的,不要輕易地把題名刻下。
管籥:原指鑰匙,這里比喻掌管重要事務。
朝天:指向皇帝朝見。
介圭:大圭,古代天子、諸侯舉行典禮時拿的玉器。入覲:入朝覲見天子。
取次:隨便、任意。鐫:雕刻。
此詩創作于張端明被朝廷征召入朝之時。當時可能張端明在地方任職多年,此次被召入京是一件大事。詩人或許與張端明相識,對其才能和貢獻有所了解,在其赴召之際寫詩相贈。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張端明被召入朝,突出其赴召的重要意義。特點是語言質樸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能反映當時的人際交往和對官員入朝的重視。
秋夏才交事,征輪勇欲飛。有詩上行卷,無地扣吟扉。梅雪玲瓏瘦,瓜藤蔓延肥。侯鯖易充悅,不似北山薇。
小閣劣容老子,北窗仍遞南風。維摩丈室久空空。不與散花同夢。且作大真游戲,未甘金粟龍鐘。憐君病后頰顴隆。識取小兒戲弄。
擁旄建節領封疆,赫赫威儀震八方。夤夜輕車臨陋巷,焚香俯首拜仙娘。
飽嘗世變歷艱辛,枉自蹉跎六十春。堪笑鯤鵬時未至,恰慚鴻鵠志難伸。樂天望月新添恨,宗愨乘風快問津。差幸一枝聊可寄,龍門仰企荷陶甄。
山河影子無還有,玉兔嫦娥幻與真。我欲虛空都打碎,老夫拄杖捷如神。
說劍論兵邁品流,明時論賞早封留。秉衡許國三千牘,德裕籌邊第一樓。城郭笙歌渾不夜,溪山草木未知秋。輕裘已葉前賢事,祍革先寬旅客憂。
夜寒寂寂照冰顏,巖壑無心戶不關。明月也知山上好,莫教清影落人間。
煮湯聽成萬籟,添被知是五更。陸續滿城鐘動,須臾后巷雞鳴。臥聞赤腳鼾息,樂哉栩栩蘧蘧。病夫心口相語,何日佳眠似渠。舒慘常隨天氣,關心窗暗窗明。日晏扶頭未起,喚人先問陰晴。
英標拔俗一千丈,壁立孤危不可攀。南北東西徒斫額,誰知步步在其間。
西江秋水正湯湯,暑氣初銷小閣涼。歸客過逢初泊舫,病身相送不離床。關山別路無杯酒,書札京華少報章。臥寫新詩不成字,故人休訝懶嵇康。
維竹挺節,維玉秉潔。有節無瑕,是謂貞烈。懿哉李母,女中英杰。抱志孤撫,法星昭列。有命自天,綱常孑孑。千古洪川,風清水冽。
每耽小睡思藤輪,況值秋聲入戶頻。彭澤歸來依綠柳,野堂飛不到紅塵。問誰許我為知己,除卻明農是故人。萬境都歸虛幻里,倘來何物役吾身。
紫閣西邊第幾峰,茅齋夜雪虎行蹤。遙看黛色知何處,欲出山門尋暮鐘。
人間寒逾切,天上瑞先呈。不辨黃金屋,唯看白玉京。風花連漢畤,冰葉滿秦城。此日觀乾象,璇璣分外明。
解法生明本,登山熟導師。閉門常禮懺,會境也題詩。耘石分香草,煎花供茗糜。人天一只眼,望汝小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