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和歐陽韻一十六闋 其三十三
丹桂堂前紅藥綻。薔薇月桂都開遍。時對芳叢開小宴。呼酒滿。花枝不讓佳人面。
池上春來尤可羨。深紅淺白花撩亂。裊裊綠楊垂夾岸。人不斷。不須更覓看花伴。
丹桂堂前紅藥綻。薔薇月桂都開遍。時對芳叢開小宴。呼酒滿。花枝不讓佳人面。
池上春來尤可羨。深紅淺白花撩亂。裊裊綠楊垂夾岸。人不斷。不須更覓看花伴。
丹桂堂前紅色芍藥綻放,薔薇和月桂也都盛開了。時常對著芬芳花叢擺下小宴,叫人斟滿酒。花枝的艷麗不比佳人的容顏遜色。池塘上春天的景色尤其值得羨慕,深紅淺白的花朵紛繁雜亂。裊裊的綠楊垂在兩岸。游人不斷,不必再去尋覓一同看花的伙伴。
丹桂堂:種有丹桂的堂屋。
紅藥:紅色的芍藥。
撩亂:即“繚亂”,雜亂。
裊裊: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中描繪的春日盛景可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風和日麗、百花盛開的春日。詞人或許在悠閑的時光里,看到眼前美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贊美春天的美景,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語言清新。展現了詞人閑適的生活情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詞人的日常創作風貌。
芳信飛來自月宮,月中桂茂劣能容。素娥封殖非無意,準擬公家不盡供。
行人每經過,指石飛來處。為問曾飛來,何不再飛去。
中天蓬島郁岧峣,紫殿瓊樓近碧霄。樹外遠峰晴入閣,花間流水曲通潮。清朝視草回鸞馭,白晝焚香合鳳韶。共喜臨池多暇日,綵云時向座間飄。
路經山徑一囊空,野鳥山花笑我窮。我道歸鞭還是富,擔頭明月與清風。
一編資治敢沽名,憂國憂時不盡情。豈有丹砂藏石室,何當芹曝獻彤廷。祿糧通變宗藩利,兵律昭宣嶺海清。勿訝杞人空抱慮,經綸應不負生平。
若掘大象兮,調太鴻。乘精拱默兮,耳目內通。維率九寰以承流兮,順軌從。風亮天工兮,一人斯隆。
心生法亦生,心滅法亦滅。心法兩俱忘,烏龜喚作鱉。
春宵苦夢短,合眼在故鄉。今宵復何為,歷歷所見詳。天風吹我巾,明月照我裳。手持綠玉筇,衿佩同翱翔。路從北郭門,徑詣先塋傍。五年缺灑掃,青草如人長。不忍遽去之,徘徊流涕滂。迂行羊角埂,載出甘泉坊。河西與河東,人煙眇相望。屋廬間新舊,田園半榛荒。故友四五人,相逢訴衷腸。剪韭焚枯魚,款坐陳酒觴。喜極仍自疑,兵戈正紛攘。人生無羽翮,何以逾津梁。齧指驗所經,恐為覆蕉隍。雞鳴聲喈喈,惆悵身在床。山川限吳越,依舊天一方。輾轉久不寐,郁紆祗自傷。披衣起待旦,聊以成短章。
北陸無淹晷,歲邁陰已長。攝衣起中夜,凜凜悲嚴霜。明月麗高隅,繁宿縱以橫。徘徊仰天漢,惋彼參與商。形影永乖隔,萬里徒相望。
山人許我寄紅梅,雪里移根帶蕊來。顏色未論誇北客,陽和先許到南荄。日勞漢圃頻頻灌,月滿羅浮細細開。漫向功成浪題品,不知多少費滋培。
君王盛海內,伉儷盡寰中。女儀掩鄭國,嬪容映趙宮。春艷桃花林,秋度桂枝風。遂使叢臺夜,明月滿床空。
乃吟換盡少年顏,不復東郊步月還。莊句漸多諧句少,為聲已在半哀間。
早奏玉垣績,才登金掌班。眾皆期兩地,誰謂老三山。江夏勛勞上,東平禮義間。壯猷慚弗克,孰與濟時艱。公未通閨日,相從入幕游。瞠乎慚后乘,藉甚偉前籌。原隰曾并轡,江濤幾共舟??律交厥滋帲蠝I為橫流。
野老移家向何許,乃在吳松之甫里。治生擬學陶朱公,釣竿欲覓玄真子。小兒讀書坐船頭,大兒擊楫歌中流。細君斫膾婦炊黍,老子醉臥蘆花秋。人生真樂不易得,兒女團欒居澤國。避秦何必問桃源,朝泊江南暮江北。
蕭條寒色掩山齋,夜靜鐘殘影自埋。念爾情窮尚孤寄,因人腸冷一興懷。狂吟海岸應無伴,共棹江云那有涯。古道只今寥寂甚,不勝惆悵步庭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