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五
海側江翻地不毛,
崖危石斷日吞潮。
時聞西北猶巡狩,
不見東南親射蛟。
海側江翻地不毛,
崖危石斷日吞潮。
時聞西北猶巡狩,
不見東南親射蛟。
海邊江水翻騰,大地一片荒蕪,山崖險峻石頭斷裂,太陽仿佛要吞沒潮水。時常聽聞皇帝在西北巡游,卻不見他到東南來親自射蛟治水。
海側:海邊。
不毛:不長草木,形容土地荒涼。
巡狩:古代帝王巡察各地。
射蛟:傳說漢武帝曾親自射蛟,這里指皇帝親自治理水患。
此詩創(chuàng)作于江南發(fā)生大水災時期。當時社會可能存在皇帝巡游不顧民間疾苦的情況,詩人目睹江南水患的慘狀,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皇帝不關心東南水患,只顧西北巡游。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直白。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和文人對時政的關注。
近江天蘸水,遙望醉而已。座上分明似,佛前香國史。應身龍伯氏,傳道紛桃李。如沐熏風里,聆音長嘯起。佳人彈綠綺,雅室懷蘭芷。詩書看雙美,成章留蜀紙。格調飯云子,欄桿和露倚。今宵清夢只,一度垂弧矢。把酒聊相擬,淩煙猶昔爾。星光穿夜市,群雁飛還矣。聚散皆如此,無量生與死。千秋思共理,萬物仁同視。
今人寫花不寫實,古人詠實不詠花。晉代清談多少客,羞將勛業(yè)向人誇。
養(yǎng)蠹傷桂根,擊鼠傷定盆。盆傷鼠故在,桂死蠹轉蕃。明明世間事,瞀亂與誰論。吾兒曾閔性,至死無馀言。念之益我痛,作詩愬煩冤。
旅食恒陽木葉稀,家人相念寄寒衣。會稽好去無由去,斜日空堂秋雨飛。
雞竿紅日出晴霄,鷺序青春入早朝。治典新懸周象魏,頌聲盡入舜簫韶。稱觴冢宰容多喜,執(zhí)玉藩侯禮不驕。今代總戎功業(yè)盛,承恩皆插侍中貂。
晉朝人物渡江初,為郡風流只載書。臨水重開數間屋,宿兵仍富九年儲。英豪系出三公后,磊落胸蟠萬卷馀。東觀諸郎未堪比,登車不落問何如。池上開軒對郡樓,當時太守氣橫秋。聲名已負荊州望,舟棹更為滄海浮。插架古書蕓護蠹,隔溪游女扇障羞。仲堪沒后今千載,孰謂人間無此流。
群盜紛紛苦未休,檄書催我上韶州。已看肥羜供新饌,更泛清尊慰別愁。天眷老臣恩至渥,君于老友禮殊優(yōu)。他無補報惟忠義,明日驅車不復留。
汗馬勛勞衍后昆,銀章世守祿常存。空堂日日瞻遺像,一念難忘罔極恩。
有堂何須白玉為,有座何須寶飾施。席間函丈指揮宜,列坐弟子繁娥眉。娥眉希世妙容儀,美目流盼光彩遺。嬙施令顏誰不希,鮮色奪人難為師。整威私驚心神移,欲吐弘詞巳無詞。會斯意者中情癡,一座無息恒多時。名教乃為劃溝池,昭昭清漢殆如斯。盈盈脈脈曷通辭,洛川微波一托之。托之托之翳誰伊,有女皆然春思滋。振襟凝精強自持,忽焉結念發(fā)深悲。嘗聞嬋娟妒難醫(yī),甘露若為遍楊枝。楊枝依依亂牽衣,適彼失此傷路歧。安得滿堂秋蘭綠葉媚紛披,與余目成獨少司。
去歲陳公徑里松,船中仰看愛松風。只今身在松風里,下看江船西復東。
河清可須鐘期未易逢,河清可須鐘期未易逢。國士見知,非以先容。雖有骨肉,中懷莫從。伯牙絕弦,甘此不恭。歌以言之,鐘期未易逢。
南游未是謫,北行不當歸。今旦陟崇岡,飄飄風吹衣。始我在京時,雙闕凝秋暉。別來守窮海,故國音書稀。竊祿滋愧負,何時睹柴扉。胡不依白日,去即能如飛。驛樓俯平川,其下白云圍。雨馀足稻粱,可以信豐饑。去去道路遠,王事毋稽違。
白頭憔悴未歸身,羞作須江入社人。自是愁多無好句,不關詩瘦與傷春。
居家楚之北,正值江以南。山空勞水補,屋小得窗寬。北牖琴掛壁,南阮裈懸竿。故人猶不棄,樽酒共陶然。
雞鳴登前途,白日未出海。堠傍坐之久,扶桑發(fā)光彩。安知云霧起,倏忽陰晴改。我行正愁雨,亟去復奚待。此意難重陳,無由訴真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