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谷三首 其二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來平。
雖則行無跡,還能響應聲。
不隨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緣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來平。
雖則行無跡,還能響應聲。
不隨云色暗,只待日光明。
緣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我家住在愚谷里,這個山谷本來地勢平坦。雖然行走不會留下痕跡,但仍能對聲音作出回應。它不會隨著云色變昏暗,只等待著陽光照耀。為何叫愚谷呢,都是因為‘愚’才形成的。
愚谷:山谷名。
行無跡:行走不留下痕跡。
響應聲:對聲音作出回應。
緣底:為何,為什么。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游歷或居住于愚谷時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世俗的紛擾,詩人在愚谷中感受到了一種與外界不同的質樸和寧靜,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愚谷表達對質樸、本真品質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卻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思想。
維南有曾城,下瞰梁王臺。痽構翳云日,歌鐘暮徘徊。芳草遍舊畿,山川邈悠哉。
一聲霹靂霽光收,急泊荒茅野渡頭。摩舍那灘沖石過,曼陀羅影漾江流。山才入眼云遮斷,船欲追程雨見留。夜宿清溪望清遠,舉頭不見隔英州。
螺江太傅帝王師,日暮途遙至足悲。今日東風仍作惡,塵封篋衍落花詩。
山人豈是悠悠者,何事樵歌孟諸野。蕭條茆舍住寒村,生小何曾識縣門。東鄰作商走風雪,西家為郎嘆離別。人生未必勝樵夫,朝朝暮暮對妻孥。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大裘如濡,執珽有颙。樂以平志,禮以和容。上帝臨我,云胡肅邕。
中吳饒佳游,茲山極殊觀。磅礴踞皋陸,?岏軼霄漢。靈巖南蔽虧,震澤西衍漫。岧峣見城堞,參差曕里闬。飛甍凌巘出,紺宇橫林奐。馀霞皎夕陰,初旭縟晴旦。宗周昔無象,四國爭發難。闔閭紹遺業,傲倪霸東翰。雄圖未終畢,宮車忽云晏。年遙代祀忽,世變物情換。深藏閟雨花,曲池幕煙蔓。崖崩留鑿紋,石駁馀劍斷。諸君美無度,假日窮幽玩。憑峭信多覽,吊古亦增嘆。伊子旅江壖,接武嗟阻限。聆風仰清穆,披藻羨芬爛。重尋倘能卜,偕行愿相贊。
臨川先生富文學,愿見久矣不可親。夜占使星動牛斗,曉聞官軺薄東鄞。欣然出門往見之,向者佩誦今始真。才華籍籍三十載,積學所至非鬼神。銀蜍濯海秋旦旦,淑氣鬯物春津津。大朝士流日以盛,玉堂掌故俱薦紳。煥章三朝舊文物,直與造化同陶甄。公行采訪及遺俗,禮繁樂縟皆陳陳。忠端奸佞等黃土,尚藉竹帛昭瑜珉。詔修三史求遺書,至四明董狐馬遷。不可作嗚呼千載公其人。
憑高情不淺,盡日倚胡床。云散他山雨,風來古殿香。一川橫晚照,重閣枕秋光。欲寫無窮意,詩凡不擅場。迎宵山吐月,不受寸云吞。看影篩林杪,移尊藉石根。參差明梵剎,一二數煙村。高處僧眠未,攜筇試打門。
滄江萬里盡霜華,一葉虛疑泛月槎。爛熳春容初淡掃,空明相映自參差。
老厭人間熱,單衣就冷泉。不知清到骨,故欲轉裝綿。蘿月滿襟雪,松風半臂仙。頓疏桃竹瑩,擬就柳花眠。倚倦思燕玉,全生愿蜀氈。溫湯無去路,搔首聽潺湲。石洞元無暑,泉聲灑面涼。衣疑中夜冷,綿欲此時裝。灑灑驚荷雨,披披變葛霜。擬將洴澼絖,換卻薄羅裳。中道憐班女,溫言憶楚王。驪山在何許,我更念溫湯。
居百尺樓,或拜其下。
都門三月柳垂絲,歌徹桃夭賦遠歸。想得到家春似錦,芙蓉孔雀爛生輝。
崩岸驚濤不可聞,新湍陡處手初分。共聽夜雨還傷我,獨趁秋風卻羨君。東閣只嬴抄秘本,北山重補未耕云。明朝淚落蘆溝上,也解隨流逐衛濆。
臚唱乍傳同虎榜,繡衣還見上烏臺。石頭城下題詩遍,天目山前攬轡回。使節照江秋水立,諫書排闥曙云開。東南赤子瘡痍甚,日望分司御史來。
高臺蒼蒼富春渚,老樹凝云苔色古。客星夜入紫微垣,羊裘暮釣滄江雨。大賢隱德辭萬鐘,諸孫嘯傲江湖東。干戈滿地歲時晏,展卷山水來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