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己巳南郊禮成
清壇祗謁禮郊丘,輔相賢勞其款留。
初訝密云低覆冒,遽看霽景上飛浮。
氣回俎豆群工泰,喜入貔貅萬馬秋。
赫赫天心允昭格,協謀同德賴嘉猷。
清壇祗謁禮郊丘,輔相賢勞其款留。
初訝密云低覆冒,遽看霽景上飛浮。
氣回俎豆群工泰,喜入貔貅萬馬秋。
赫赫天心允昭格,協謀同德賴嘉猷。
在潔凈的祭壇恭敬地拜謁進行郊祀之禮,賢能的輔相因辛勞而誠懇挽留。起初驚訝濃密的烏云低低壓下,轉眼間就看到晴朗的景色浮現。祭祀之氣讓群臣安泰,喜悅感染了眾多將士。顯赫的上天心意已被誠心感通,能如此協同謀劃、同心同德依靠的是好的謀略。
清壇:潔凈的祭壇。祗謁:恭敬地拜謁。郊丘:古代祭天的地方。
輔相:宰相。賢勞:賢能而辛勞。款留:誠懇挽留。
覆冒:覆蓋。
霽景:晴朗的景色。
氣:指祭祀時的氛圍。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群工:群臣。
貔貅:比喻勇猛的軍隊。
昭格:感通神靈。
嘉猷:好的謀略。
紹興己巳為公元1149年,當時南宋政權處于相對穩定時期。郊祀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動,旨在祈求上天庇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詩人在此次郊祀禮成后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歌頌祭祀活動的順利以及表達對國家前景的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郊祀禮成,體現出國家的祥和安定。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開闊,通過氛圍的變化展現祭祀活動的順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祭祀傳統。
一徑直巖隈,亭軒四面開。
濤頭轉山急,雨腳滿江來。
怪石生云氣,修篁待鳳材。
他年白蓮社,應許繼宗雷。
殿閣依山古,尋春閑客行。
誰知唐帝館,今在梵王城。
禾黍傷時變,松篁入夜清。
惟余碧巖溜,依舊昔年聲。
風吹嶺頭樹,似欲招行客。緣云過絕頂,復見紫霄宅。
平觀三百里,下視八千尺。隼擊九秋嚴,鵬展萬里翮。
五老鎮相望,西岫天與敵。可笑培??群,亦自矜寸碧。
氛埃卷宇宙,雁鶩下川澤。既諧慧智心,若蹈圣賢域。
危亭據中峰,回抱竦天壁。沈沈古帝坐,左右列夔稷。
舉頭河漢通,直欲攀南極。合奏天地籟,兩耳清歷歷。
吁嗟萬類微,胡為競朝夕。安知太清上,我方適所適。
尚思西??路,去冬躡雙屐。高興挹洪厓,大句鼓天力。
到今巖壑間,浩浩起金石。安得少陵翁,物外講新格。
重來羈紲在,欲隠世累迫。多謝受命松,長存歲寒色。
越絕江東第一州,邦人相慶得賢侯。
已知和氣先春到,佇聽歡謠混海流。
去醉湖山無賀老,坐吟風月揖浮丘。
此行定奉丁寧詔,更老歸來侍冕旒。
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
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游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
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
疊帳深千里,窮途令一隅。
北風家信息,南斗客程途。
嶺勢頻開合,猿聲乍有無。
過溪人語笑,隔岸戍煙孤。
林扉厭聽雨聲頻,為惜春風只九旬。
裛撲山花將放杏,侵尋歲月已過人。
何時好去游南澗,每夜空來望北辰。
愁坐更無車馬客,獨憐詩筆謾相親。
江云寒薄不成霜,九月登高菊未黃。
飛鏑有聲弓已力,小槽分溜酒初嘗。
秋容行見丹楓老,客意難勝紫陌長。
曾是禁園風物好,故鄉時節可能忘。
望海樓高目力寬,海潮來處是天根。
日邊市舶程途遠,水外亭臺景象昏。
巨鱷出時防患害,大雕當北各飛翻。
將軍有意還銅柱,俯看南溟氣欲吞。
靈峰七十二巑岏,紫蓋芙蓉杳靄間。
影浸瀟湘盤地脈,秀擎翼軫插天關。
真君玉冊光千古,赤帝璇宮鎮八蠻。
好比吾皇大椿算,萬年松在最高山。
巨區苦行役,今日又東歸。
攬轡月盈把,出林霜滿衣。
眼看風葉亂,心逐野云飛。
稅馬山前驛,長天又落暉。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后,窗窺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比千尋匝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半載持竿野水東,山翁心不類漁翁。
何須巧餌懸鉤上,會使奸鱗落鼎中。
西伯道高來呂望,文宗才短失盧仝。
縱人能取鱗中意,南海波瀾一夜空。
朝過鬼門關,虎跡印玄室。
暮過鬼門關,猿聲嘯蒼壁。
朝暮悲行人,森然增慘栗。
駐馬看飛云,蠻煙不見日。
回首望江南,萬里心何極。
美人天一方,雙魚莫能覓。
遙望天涯亭,相逢不相識。
令我思古人,興懷感今昔。
何處登臨好,城樓對萬山。
新青上孤壘,遠黑落諸蠻。
竹引風穿壁,苔隨雨上階。
有時寧免俗,銀燭間金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