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一首 其六十三
二月十有五,
瞿曇開死鋪。
摩胸告眾時,
槨示雙趺處。
縮不來,展不去,
七手八腳一時露。
二月十有五,
瞿曇開死鋪。
摩胸告眾時,
槨示雙趺處。
縮不來,展不去,
七手八腳一時露。
二月二十五這一天,釋迦牟尼開啟了‘死亡之事’。他撫摸著胸口向眾人告別之時,在棺槨中露出雙腳。(生死之事)想收縮也做不到,想展開也沒辦法,眾多狀況一下子都顯露出來。
二月十有五:佛教傳說中,釋迦牟尼涅槃的日子是二月十五日。
瞿曇:指釋迦牟尼,瞿曇是其族姓。
開死鋪:寓意釋迦牟尼示現入滅之事。
摩胸告眾:傳說釋迦牟尼在入滅前撫摸胸口向弟子們告別。
槨示雙趺處:指釋迦牟尼入滅后在棺槨中露出雙腳。
縮不來,展不去:表示生死之事不由人隨意掌控。
七手八腳:形容狀況紛雜。
偈頌是佛教用于闡揚教義、表達修行感悟的文體。此詩創作背景應與佛教的修行和對生死觀念的探討有關。在佛教的修行體系中,對生死的認知是重要的一環,作者可能是在修行過程中,結合釋迦牟尼涅槃的典故,通過這首偈頌來表達對生死的理解和感悟,以啟迪修行者。
這首偈頌以釋迦牟尼涅槃之事為切入點,探討生死的不可控性和必然性。它以簡潔的語言傳達深刻的佛教哲理,體現了佛教對生死的豁達態度,在佛教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修行者加深對生死的認識和理解。
解鞍山下臥黃云,兩翼從容百騎分。射殺匈奴白馬將,生擒不少射雕群。
樓對羅浮古洞天,三山清浪透前川。瓊章揮灑驚新語,霞里徘徊念昔年。并駕同來非有約,和歌歸去興無邊。從今風月憑欄處,已化鄰仙作集仙。
買斷芹塘數畝田,隨時耕耨度流年。起三間屋遮風雨,讀幾行書對圣賢。從此盡依鷗鷺樂,于今不為利名牽。閒來無事軒前坐,明月清風得自然。
曙月當窗滿,征人出塞遙。畫樓終日閉,清管為誰調。
亂馀無地寄登臨,斷隴荒郊噪野禽。山勢只今馀減飯,驛名依舊記淘金。仙游尚想浮篙度,野戰空悲折戟沉。已分扁舟夜漂泊,月明偏照淚沾襟。
君馬黃,我馬騮。白玉為轡勒,黃金裝轡頭。腰間何所佩,珌琫雙純鉤。所期在遠道,憩息昆崙邱。美人恐遲暮,駕言指東路。忽忽生別離,踽踽何所遇。我馬亦悲鳴,十行九回顧。
枝上蝶紛蜂鬧。幾樹杏花殘了。幽鳥亦多情,片片銜歸芳草。休掃。休掃。管甚落英還好。
天地有明晦,大道無古今。但使藩籬固,物交豈能侵。先生闡絕學,奧義窺精深。易簡握要樞,翕辟在一心。說詩持其柄,片語蔽貞淫。諸經本同源,尼聃無商參。乘彼王喬舄,鳴茲單父琴。山林避不若,畏如神禹金。我一風塵士,垂老始投簪。每于仙吏堂,屏息奉德音。傳燈資覺路,四座共照臨。知及不能守,日與世浮沉。皎皎天上月,眾壑分晴陰。磊磊澗中石,異苔而同岑。暗室生虛白,恍惚不可尋。執鞭吾所愿,西日已平林。
東風繚亂送飛花,啼鳥聲中換物華。夢境青山猶在客,春來白下未還家。一帆細雨空江暝,千里平蕪去路賒。遙想館甥應待久,秦淮日日望歸槎。
平江浮夜色,遠雁帶秋聲。渺渺孤帆去,前山月正明。
落絮黏泥過,閑花惹夢新。幾回寧耐脫艱辛。松下竹邊吟瘦草堂人。墨慰金壺淚,箋除玉笥塵。花畫中詞意政三分。依約二分寒水一分春。
后皇嘉慶,定祗玄畤。承帝休圖,祗敷靈祉。篚冪周序,軒朱凝會。牲幣芬壇,精明佇蓋。調川瑞昌,警岳祥泰。
人生忽若遇,離思故難任。天地無窮極,江湖迥且深。浮沉各異路,愿欲托遺音。千里殊風雨,翩翩傷我心。
抱兒鞭馬向南飛,射殺追車絕塞歸。小隊藍田圍獵罷,霸陵呵止不曾非。
世局年來事事新,都隨大運轉風輪。避喧靜對寒塘鏡,和韻欣逢上界人。筆陣光搖東壁氣,硯池波撼北溟神。憑君點破三生夢,始悟前身與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