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春草碧色送丘少尹歸四明
春色有佳興,送君惜別情。
帳前見芳草,綠盡空江潯。
千里靄晴翠,夕陽煙際深。
遙分白鷗水,近映青楓林。
萋萋滿行衣,苒苒生別心。
王孫行當歸,蘪蕪思越吟。
春色有佳興,送君惜別情。
帳前見芳草,綠盡空江潯。
千里靄晴翠,夕陽煙際深。
遙分白鷗水,近映青楓林。
萋萋滿行衣,苒苒生別心。
王孫行當歸,蘪蕪思越吟。
春天景色讓人興致美好,送你離去心中滿是惜別之情。營帳前看到芳草,綠色蔓延到整個江邊。千里原野彌漫著晴朗翠綠的氣息,夕陽在煙霧深處更顯深沉。遠遠地與白鷗嬉戲的江水相分隔,近處映襯著青楓林。萋萋芳草沾滿你的行衣,草兒搖曳撩動離別的愁緒。你這游子應當歸來,我像思念蘪蕪一樣吟起越地的歌謠。
佳興:美好的興致。
江潯:江邊。
靄:云氣,這里指彌漫。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苒苒:草盛的樣子,也形容輕柔的樣子。
王孫:本指貴族子弟,這里指丘少尹。
蘪蕪:一種香草,古人常以之寄托思念。
越吟:越人莊舄在楚國為官,病中思念故鄉而吟越歌,后以“越吟”表示思鄉之情。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詩人送丘少尹歸四明,在春天的景色中,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表達惜別之情。春天本是充滿生機的季節,但離別之事讓詩人內心惆悵。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以景襯情,借春天的景色抒發離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借景抒情、情感真摯的特點。
帆落江干聽暝鐘,七閩詞客忽過從。一冠書就猶為鹖,雙劍函來盡是龍。租舫故應逢謝尚,草堂吾已愧周颙。不知傲吏游何處,期爾茅家第幾峰。
春寒風壓酒,水滿月平橋。何處漁樵客,歌聲到暮潮。
芳桃笑春風,秾李耀晴日。偶蒙化工榮,光彩不可敵。盛時能幾許,零落各相失。詎知寒松心,凌霜如鐵石。周旦匡王室,而罹管蔡謗。不資穹鑒明,圣德幾淪喪。二年罪斯得,雷風感天象。懷哉時世遠,光澤不可望。皇天泬以穹,后土漠以廣。善惡雖萬殊,報施終不爽。大人知至道,日鑒于既往。嗟彼盲瞆徒,逐物空鞅掌。
久矣吾鈐望,幽懷迥此開。晴空眇南郡,紫閣麗中臺。日落巖扉瞑,龍歸海氣來。飄飄挾仙侶,乘月放查回。清秋興不極,迢遞復登山。草閣空題字,芳尊且慰顏。木喧風渡嶺,壇靜月臨關。異景無人會,松巢鶴自還。
片帆來天上,猿聲不住啼。云橫千樹短,雪壓萬山低。錦水騰龍甲,春花襯馬蹄。壯懷如可遂,定傍畫橋棲。
四皓逃商山,下視衣褐婁。不知建成客,孰與封君酬。夷齊古逸民,食粟猶恥周。何曾墮人計,圖安卒成憂。不然靖節翁,那與沮溺儔。顧于一日間,無羨斯無求。
香添蕓餅,乍披圖省識,吾家太白。石上霜華看瀲滟,入夜游氛都滅。虛籟吟秋,明波瀉影,千頃玻璃徹。誰吹橫笛,馀音空外如發。追昔金虎賁荒,吳宮劍冷,只剩當時月。坐對層巒看轉碧,一線煙痕新裂。錦瑟初停,嬌歌又起,好景無虛設。欲行又住,留連幾度難別。
多謝芳樽與獻酬,只將萬斛醉吾愁。春花來作人間夢,夢到鴉啼不得留。
丹臺石檻芙蓉頂。秋氣爽、羅衣冷。別有幽懷誰共領。天涯風景,故園霜露,難遣登臨興。林巒三竺應檻并。回首煙霞舊游境。何處塵襟都洗凈。青山眼界,白云身世,一片斜陽磬。
我欲駕扁舟,自署煙波徒。寒雪載一舸,斜風過五湖。帆飲桅易折,磯危石堪虞。不如來飲酒,對月傾百壺。
枯榆偃蹇若蒼龍,影占荒郊半畝宮。下有牧羊雙稚子,臥吹蘆管對西風。
燈火長廊自一時,畫船笛韻夜行遲。月波蕩漾流歌板,花氣回環逼酒卮。人跡盡隨紅燭焰,客心長系綠楊絲。如今西壓橋邊路,添得鏗然杖一枝。
晚矣吾身未乞閒,如公尺一合徵還。高標迥立風塵表,秀句喧傳字宙間。誰和陽春仍白雪,我知流水與高山。歸歟已熟他時路,直北龍溪一二灣。
竹隱高深,夏涼日有清風度。苧衣繩屨。鶴發空相顧。翠撲流煙,又向溪翁去。青山路。要當同住。長占無塵處。
七邊曾歷賀蘭山,塞北咽喉最險關。疊翠崖巒人跡滅,堆沙道路柏林攀。漢渠遙轉唐渠會,濁水先流清水灣。野鳥閒棲猶得靜,吾今自睹二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