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富裕的家庭不需要購買肥沃的田地,讀書自會獲得千鐘的糧食。想要安穩居住不必建造高樓,讀書自能擁有黃金打造的屋宇。娶妻不必抱怨沒有好媒人,讀書自會遇到容貌如玉的美人。出門不必遺憾無人跟隨,讀書帶來的車馬多如簇擁的人群。男子若想實現平生志向,就勤讀五經在窗前苦學。
千鐘粟:鐘,古代容量單位,一鐘約合六石四斗;粟,糧食。千鐘粟指大量的糧食。
黃金屋:形容財富充裕的房屋。
顏如玉: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如美玉般溫潤。
簇:聚集、簇擁,形容車馬眾多的樣子。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是古代讀書人的核心教材。
此詩傳為宋真宗趙恒所作。宋代重文輕武,科舉制度高度完善,讀書入仕成為士人主流出路。詩中通過具體的物質與精神回報,激勵士人勤奮讀書,反映了當時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取向。
全詩以通俗的語言,從物質財富、居住條件、婚姻美滿、出行風光等多個角度,強調讀書的實際益處,最終落腳于‘勤讀五經’以實現志向,是古代勸學詩的典型代表,對后世‘讀書改變命運’的觀念影響深遠。
真一北方氣,玄武產先天。自然感合,蛇兒卻把黑龜纏。
便是蟾烏遇朔,親見虎龍吞啖,頃刻過昆崙。赤黑達表里,煉就水銀鉛。
有中無,無中有,兩玄玄。生身來處,逆順圣凡分。
下士聞之大笑,不笑不足為道,難為俗人論。
土塞命門了,去住管由君。
郁壘鐘馗尚改更,
青云變幻幾公卿。
人間止有章泉叟,
撲斷衡山了一生。
省署辭京邑,庭闈指大梁。經年違鯉對,即日謝鹓行。
采藥春嵩少,縈蘿舊草堂。君無戀脩竹,人擬獻長楊。
游矚傷人事,興衰感世情。猶傳授簡叟,無復抱關生。
客散梁王苑,人耕宋帝城。行多懷古詠,一一寄同聲。
一麾辭禁闕,萬里赴長沙。地入蠻王壘,天浮漢使槎。亂山梅嶺樹,絕徼夜郎花。永夜羅浮頂,誰同眺日華。
賈傅章才上,王褒命已傳。飛霜隨劍舄,大海傍樓船。客夢梅花里,鄉謠桂酒前。坐看公府暇,白雪滿南天。
獻納紆青瑣,驅馳戀紫宸。珠厓百蠻路,銅柱九夷春。郡邑橫天起,旌旗截海陳。祗應宣室夜,萬里召孤臣。
豸服層霄下,麟符夾道光。萬峰行瘴色,獨馬度炎荒。暮雪秦關擁,春城粵海長。轉將金掌露,移灑向扶桑。
暫輟蘭臺講,言乘桂水橈。牙旌馳絕域,繡斧出中朝。瘴壓高涼晚,山通大宛遙。莫嫌文字癖,干羽遍三苗。
朱明棲別駕,劍氣發長虹。
忽睹詞章麗,還驚翰墨工。
鳳毛元自異,驥足竟誰同。
幾度遙相憶,停云入望中。
頂禮空王一瓣香。死生流轉費推詳。愛河覺路兩茫茫。
但得團圓甘墮落,為他懺悔更思量。殘燈清磬易回腸。
人言得罪為狂疏,
若論狂疏罪不無。
亦既自呵還自笑,
只緣骨相合崎嶇。
亂插酴醾壓帽偏,
鵝黃酒色映觥船。
醺然一枕虛堂睡,
頓覺情懷似少年。
秦淮幾度苦相尋,見后離情悵又深。
千古文章多涕淚,兩人心跡在苔岑。
我仍豹隱含神霧,君定鶯遷到上林。
詠罷霓裳應轉憶,江鄉尚有爨馀琴。
撈蝦摸蜆幾回來,
斗笠蓑衣安在哉。
將謂此生緣已斷,
登臨不覺眼重開。
我有一竿竹,偏會取根源。從來汲水桔槔,直挈上西天。不許常人著手,管定竿頭先折,提桶落寒泉。撥得機關轉,北斗向南看。
仗回風,乘偃月,勿波瀾。麻姑此日,西北見張騫。選佛妙高峰頂,飲罷醍醐似醉,獨坐玩嬋娟。水湛月明處,太極更無前。
儂住長千里,
離愁動隔年。
生憎門外柳,
不系九江船。
暫問陵陽路,冬初復待君。
青山同學道,白首惜離群。
將母心先拙,扶師力欲分。
干戈看鼎沸,俱是異鄉人。
江影搖孤錫,峰陰載一船。
貧窮悲孝子,流落見烽煙。
路向鸰原合,情還雁翅連。
花城詢長者,相望欲潸然。
唱月呵云興正酣,頗聞海上有仙龕。
置身敢在中賢下,避地仍居北斗南。
石室搜殘神禹簡,金天留駐蓐收驂。
欲將虎鼠龍豬意,喚起東方與釋談。
西風落日聲颼颼,風吹沙起邊人愁。
黃云片片下溪谷,雁門木葉零清秋。
飛狐句注老雕窟,健兒習射來山頭。
嗟哉紫塞古來險,頗牧為將人安憂。
忽然酸風射眸子,回看戰骨多荒丘。
歸鴉幾點過城去,夜昏鼓角鳴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