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一
少年曾接元公論,屢話南閩佛剎奇。
少年曾接元公論,屢話南閩佛剎奇。
年輕時曾與元公交談論道,多次談及南閩佛教寺院的奇異之處。
元公:指周敦頤(1017-1073),北宋理學家,謚號“元”,世稱濂溪先生或元公。
接論:交流談論。
南閩:指今福建南部地區。
佛剎:佛教寺院,剎為梵語“剎多羅”的簡稱,原指佛塔,后泛指佛寺。
此為殘句(原題《句 其一》),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作者晚年回憶年輕時與周敦頤(元公)交往的經歷,記錄二人論學中談及南閩佛教寺院的內容。
此句以回憶為線索,通過與賢者論道的片段,展現了作者對學識交流的重視及對地域文化的關注,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宋人記錄交往、傳遞文化記憶的典型表達。
揉絮瓊飛曉尚飄,
平吞六合蔽層霄。
從來不打禾山鼓,
且向樽前看綠腰。
撲面江風,卷不盡、怒濤如雪。憑眺處、琉璃萬頃,水天一色。釃酒又添豪杰淚,燃犀漫照蛟龍窟。一星星、蟹嶼與漁汀,凝寒碧。
千載夢,風花滅。六代事,漁樵說。只江流長往,銷磨今昔。錦纜牙檣空爛漫。暮蟬衰柳猶嗚咽。笑兒家、幾度學乘查,悲歌發。
清波門外擁輕衣。楊花相送飛。
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閑院宇,小簾幃。晚初歸。
鐘聲已過,篆香才點,月到門時。
雨壓煙迷開更密。手綰柔條,結個同心結。
一霎軟風搓紫雪。花陰吹下成雙蝶。
欲笑還顰留一瞥。淡粉輕脂,便是春消息。
作弄微蟲描活脫。閑情付與勻眉筆。
謀生計不就,決策思長征。
雙劍倚天表,五丁嚴客程。
絲蘿原有定,卵翼竟何成。
莫說他鄉好,家山亦錦城。
盈馀休說帝王家,儉樸身先務戒奢。
盛饌醇醲應有損,野蔬風味亦堪嘉。
樽中旨酒無能飲,案上珍肴勿過加。
淡泊寧心和五味,養身得正勝丹砂。
主人結屋楚江曲,身披薜荔坐空谷,青天雙眼望鴻鵠。
春風一夜開石門,萬里蘼蕪散新綠。
白云莽莽行山阿,北窗疏簟高枕多,赤日紅塵將奈何。
天風忽送千江雨,為爾巖頭洗薜蘿。
瑤天露白彩云沒,細掃青松烹紫蕨,中夜星華濕秋發。
波間古龍忽啾啾,人在滄江弄明月。
三五幽人踏月華,湖南湖北尋梅花,相逢疑到赤松家。
中流一曲寒江笛,吹落昆侖萬片霞。
自顧曾無一技名,歸與何敢比泉明。
無才恐被虛聲誤,知足能將妄想平。
出岫無云難作雨,回頭有岸即登程。
此行不為鱸魚膾,藏拙山林過一生。
柳花撲酒驛門前,
白苧城頭望泖煙。
若共吳儂懷粵客,
木蘭還送渡江船。
朝來全罷酒,秋盡復看花。布席輕張幔,題名細剪紗。開時團玉露,餐處帶明霞。蕭瑟還憐汝,含芳綰歲華。
今歲重陽菊,翻迎十月看。猶馀秋日映,已近北風寒。凍蕊開逾艷,貞心抱自完。搴芳思有贈,惆悵倚亭闌。
花開原五色,色色斷人腸。浴出俱含雨,妝成總奈霜。凄涼傾國品,酷烈歲寒香。回笑春桃李,隨風委艷陽。
歲逢鴻雁候,日敞菊花筵。祗恐虛秋色,誰愁負酒錢。移燈情繾綣,卷袖醉蹁躚。且采簪華發,相將步月旋。
輕舫逐江流,天涯慷慨游。
寒風透客衽,月下憶同儔。
日暮山猿啼,縈懷象閣西。
可無擊楫志,清夜喜聞雞。
申旦不能寢,念我同氣人。
飄泊各異縣,邈若胡與秦。
百年復幾何,一別三四春。
山川隔言笑,寤寐見精神。
羈禽困羅紲,奮飛道無因。
多憂捐心志,易與衰暮鄰。
懷哉保顏色,堂上有老親。
白日看云坐,
清秋對雨眠。
眉頭無一事,
筆下有千年。
題名不入元祐碑,圖形何用凌煙閣。翩然認取物外身,解衣逍遙而磅礴。
東海可以釣魚,君乃掩門成獨居。南山可以射虎,君則遁跡徒自苦。
兩眼朝天雋不疑,九年面壁達摩師。折腰難乞五斗米,嘔心惟馀一囊詩。
君自何處來,圖為幾時寫。圖中面目自的真,圖外頭顱安非假。
卻笑世人空慄碌,朝秦暮楚胡為者。那得不生復不滅,超出輪回千萬劫。
弄小聰明懶殘芋,得大解脫菠蘿蜜。非仙非佛,亦幻亦真。不可思議,厥為化人。
西風吹發冷颼颼,賴有多情帽裹頭。
九日已知成昨夜,綠樽聊復集清流。
山房霜菊偏能耐,客路云萍故自浮。
欲識歲寒心皎潔,一方月色十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