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其七
虛舟適誰迕,
飄瓦殊暫然。
忮心自無怨,
豈必絕世賢。
握火欲提人,
唾空不至天。
一心抱區區,
萬事長可憐。
虛舟適誰迕,
飄瓦殊暫然。
忮心自無怨,
豈必絕世賢。
握火欲提人,
唾空不至天。
一心抱區區,
萬事長可憐。
空船漂流會與誰碰撞?飄落的瓦片不過是瞬間之事。沒有忌恨之心自然無怨懟,何必非要是絕世的圣賢。手持火焰想要提攜他人,吐向虛空終究落不到天。一心固守那微小的執著,萬事到頭總讓人哀憐。
虛舟:典出《莊子·山木》,指空船,比喻無主觀意圖的事物,不會引發爭執。
迕(wǔ):相遇、碰撞。
飄瓦:被風吹落的瓦片,喻意外或無惡意的事物。
忮(zhì)心:忌恨、嫉妒之心。
握火:手持火焰,喻不自量力或方法錯誤的行為。
區區:微小、固執的心意。
此詩為陶淵明《雜詩》組詩其七。陶淵明生活于東晉末至南朝宋初,社會動蕩,他歸隱田園后,詩多探討人生哲理。此詩或作于歸隱后期,通過日常現象闡釋‘無爭則無怨’的處世觀,反映其超脫世俗、順應自然的心境。
全詩以虛舟、飄瓦等意象為喻,闡明‘無忮心則無怨’的道理,批判強求的偏執,主張順應自然。語言平淡而哲理深刻,體現了陶淵明對人生本質的深刻思考與豁達的生活態度。
好詩萬首。不共山河朽。可惜選詩人掣肘。廿載未開笑口。
也曾流落燕京。也曾困頓蕪城。此意實難分剖,乾坤定忌才情。
不數僧繇只數吳,
丹青幻出活形模。
問君寫盡人多少,
寫得人心一片無。
柏酒凄涼獨夜杯,燈花雙穗向誰開?
天邊雁陣飛難到,海上龍旗去不回!
旅櫬久拋吳地草,孤兒遙泣嶺頭梅。
側身西望湖湘遠,空有人傳將相才!
小亭主人才高翔,秋來健筆搖岳陽。
鷺堠烏亭足吟興,歸來示我詩滿囊。
滿囊詩句滿座客,高筑詞壇作除夕。
有懷島佛撚吟髭,年年設祭陳新詩。
韻事艷傳許相效,莫辭共引琉璃卮。
我愧粗官走塵土,不學浪仙作詩苦。
窮年底事勞精神,欲飲茫然何所補。
北臺秀矗斗杓傍,樓殿凌虛結上方。
眾壑俱從檐下落,萬緣都向檻邊忘。
洪河如帶明分野,恒岳為鄰接大荒。
世界三千空色喻,豈離般若一毫光。
相國終身保治平,
不同非鞅死刑名。
只緣用志能卑遜,
縱曰傷殘亦覺輕。
錢塘好易悟精微,講說圖書眾所推。
塵掩韋編今寂寞,惟因寫竹見豐儀。
云根煙筱出毫端,遍灑文箋與素紈。
今日風光公獨遠,空馀遺墨后人看。
倦游如此不嗟窮,
醉眼猶能遠送鴻。
笑我老無湖海氣,
但思疆理事南東。
都門好,風味舉家清。
櫻顆潤含餐露色,瓠犀脆試嚼冰聲。
浴后葛衣輕。
章臺走馬柳絲長,
慘綠年華竟擅場。
聞說秦宮天上去,
一時花下泣紅妝。
講盡華嚴偈,
攝衣辭世塵。
泉淙死前語,
玉凝塔中身。
玉骨解藏歲月,饑膚不受塵埃。落筆驚鴻掠紙,延僧春露浮杯。
寂寥空山獨夜,蕭條古木清秋。風月誰家搗練,江頭何處釣舟。
塞上同游處,經秋不見君。
酒杯誰共把,書札曠相聞。
木落陰山雨,沙昏瀚海云。
干戈仍未息,一倍惜離群。
千官催入紫宸班,縹緲爐煙夾仗間。曉日洛中新甲子,春風燕甸舊河山。凱成驃騎頻歸闕,詔許呼韓近款關。共聽太平元會曲,彩云飛處候龍顏。
寂寂復寂寂,夢境去來疾。頃涉三千里,不覺關山黑。飄飄入庭闈,怡怡語相接。門外藤蘿紅,窗前柳條碧。諸阮猶垂髻,二老發增白。七載依戀思,一訴累時日。天雞喔喔鳴,瞿然秋鐙側。鄭人埋野鹿,莊生化胡蝶。此境本人間,急追杳無跡。悔我向夢中,多費一回別。攬衣起徘徊,梅花印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