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之南禮答同年楊士載贈別二首 其二
鶯花春日滿長安,禁苑追趨幾度看。
忽爾分攜干氣象,漫勞惜別贈瑯玕。
亭中玄草傳經易,江上仙舟共客難。
一水石頭雙鯉在,相思未遠慰加餐。
鶯花春日滿長安,禁苑追趨幾度看。
忽爾分攜干氣象,漫勞惜別贈瑯玕。
亭中玄草傳經易,江上仙舟共客難。
一水石頭雙鯉在,相思未遠慰加餐。
春日里黃鶯啼鳴、繁花盛開,長安處處春意盎然,我們曾多次在宮廷園林中追隨游覽。忽然間就要分離,面對這離別的情勢,蒙您贈我美詩表達惜別之情。您如揚雄在亭中撰寫《太玄》般專注傳經授業,而我即將南行,江上泛舟與客同游更覺艱難。石頭城一水之隔,有書信相寄,雖相隔卻不遙遠,以此慰藉您多保重身體。
禁苑:宮廷園林。
追趨:追隨游覽。
分攜:分離,分別。
瑯玕(láng gān):美石,此處代指楊士載贈別的詩作。
玄草:指揚雄在亭中撰寫《太玄》的典故,喻指學術傳經。
仙舟:對舟船的雅稱,此處指南行的船只。
石頭: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代指南方。
雙鯉:代指書信(古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以鯉喻信的說法)。
加餐:多進飲食,保重身體的慰問語。
此詩為作者即將赴南方任職(“將之南禮”)時,回贈同年(同科進士)楊士載贈別之作。詩中“長安”代指京城,反映二人曾同游禁苑的交游背景,創作時間當在明代(楊士載為明人),具體為作者離京南行前夕。
全詩以春日同游起筆,轉寫離別之況,繼用典故贊友人學識,再述南行之思,終以書信相慰作結,結構嚴謹。既回應友人贈別,又深致相思,展現了明代士大夫間以詩會友、重情重義的交往特質。
治格興王日,功垂定鼎年。重新周制度,盡有漢山川。寶墨星辰爛,皇猷典誥傳。小臣回老眼,垂泣望云天。
主器歸儲嗣,神堯意獨高。帝方游赤水,人已抱烏號。萬國瞻雙闕,三山戴巨鰲。思陵風雨夜,松柏漫蕭騷。
殘棋未了夕陽邊。結靜中緣。如今翻覆人間事,爭敲覷劫牽纏。坐下清香苦茗,床頭斷簡殘編。
一鉤新月印前川。柳霧花煙。朝朝暮暮催千古,風風雨雨堪憐。白眼且看變幻,清尊不負芳年。
種松滿昆丘,眼中生蒼鱗。
松根化為石,松葉不受塵。
中有結廬者,長年事隱淪。
入云荷長镵,斸苓青澗濱。
木食有奇志,乃與天為鄰。
放歌白云里,去去空山春。
浩劫循環無始終,
年年玉李杲春空。
初成未占茲山頂,
古老唯傳展上公。
才名三絕冠詞場,桃李新栽海國芳。
虎豹藏時仍霧窟,鳳凰棲處一鳣堂。
西山別酒寒蟬露,南國歸人早雁霜。
莫道官貧高馬骨,千金臺上待飛黃。
陽春二三月,
相將蹋百草。
逢人駐上看,
揚聲皆言好。
遍歷儒冠四十年,
榮膺上壽際堯天。
跬步敢忘曾氏教,
臨深履薄日乾乾。
夢蝶園邊一抔土,殘碑斑駁勒石虎。墓中虎骨化灰塵,頭銜獨以閑散取。
不知年代何許人,是清是明難判剖。臺灣自鼎革而還,鄭氏開荒為初祖。
其時亦有濟時賢,文武衣冠難仆數。王辜盧沈張郁俞,刺桐花下詩壇聚。
正青先生別一流,好佛自作蝶園主。之數人者我俱知,理亂不聞謝簪組。
吁嗟乎,生才亂世總不祥,不如閑散之為愈。斯人不聞與虎群,虎亦不與斯人伍。
剩水殘山一虎墳,春草秋花薦牧豎。短歌當虎墓志銘,嗚乎石虎足千古。
羽扇臨玄圃,
霓裳上醮壇。
九枝松葉冷,
千葉杏花殘。
紅豆愁題,碧絲庸理,梨花舊苑成秋。酒醒蓬瀛,春心尚困梢頭。鶯圍蝶繞相憐慣,奈繁英、落盡難收。況禁他、燕影江南,空待高樓。
移情漫向灣頭水,記垂楊折罷,還駐蘭舟。幾換悲歡,風華少日都休。如今久斷家山夢,問伊誰、共領溫柔。自消凝,寸寸魚波,渺渺蘋洲。
獨孤刺史提千騎,飛蓋驩游向此中。
高岸如今已成谷,還如峴首憶羊公。
孤城橫一片,千家樓閣,都在雁聲中。關河牢落甚,身世飄零,煙水太濛濛。
舊時赤壁,周郎少、正領艨艟。有許多、銀濤雪練,相映戰旗紅。
江東。我攜長笛,斜倚危欄,作霜林數弄。總則把、平生遺恨,訴與長空。
一聲才入梁州破,天風下、掣入蛟宮。嗟橫竹,慎毋滅沒為龍。
敝廬幽澗自橫斜,
千騎行春見此花。
留與他年作佳話,
公應猶記野人家。
轉位投機覓更難,
回途復妙豈相關。
新豐洞口翻波浪,
一掃須教徹底乾。
日昃消陰翳,暝靄催林烏。秋帝解人情,慰我以望舒。
張筵挈絲桐,樂酒傾杯壺。鄭子奏高山,張生和于于。
清風響林樾,高步壇壝虛。夜半逍遙游,江上生明珠。
連舟雜賓飲,狎坐皆麗姝。左顧河岸南,右眺城樓隅。
皎皎天與水,嘈嘈笙若竽。燈闌出瓴甋,沙白橫煙墟。
柔妻粉黛光,款款臨前除。稚女斗紅綾,團團得雙魚。
黃園集儔侶,明塘長菰蒲。陳洵苦為詩,露立鷺兩趺。
賞心情所極,即景境亦娛。浦江辟樓扃,欄檻與海俱。
潘子忽過從,鄧君持軒車。飛龍蹴波浪,落雁沉江湖。
朱顏發越艷,淥酒歌吳趨。廿年今夕情,若或先后殊。
歡懷忽以覺,一事無復馀。俯仰池上柏,滅沒洲中鳧。
疏星漸隱約,來朋空歸歟。嶺東望不極,江南哀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