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午日逢韓緒仲宗伯挈趙裕子之官南院 其一
炎風拂拂榴花陰
落日逢君萬里心
佩有茝蘭堪贈客
話緣桑梓更披襟
天邊倚劍雙龍合
海畔開樽片月深
系臂豈煩絲五縷
江湖今有歲星臨
炎風拂拂榴花陰
落日逢君萬里心
佩有茝蘭堪贈客
話緣桑梓更披襟
天邊倚劍雙龍合
海畔開樽片月深
系臂豈煩絲五縷
江湖今有歲星臨
炎熱的風輕輕拂過石榴花的樹陰,夕陽下與你相逢,心中涌動著萬里之外的情誼。你佩戴著香草茝蘭,足以贈送給友人;因談起故鄉之事,更敞開心扉傾訴。天邊似有雙劍并立,如雙龍相合;海邊共飲,明月漸深。何須煩勞系上五色絲線驅邪?如今江湖有您這樣的賢德之人來臨。
炎風:熱風,指夏日的風。
拂拂:微風輕吹的樣子。
茝(chǎi)蘭:香草名,這里比喻美德。
桑梓:代指故鄉,古時常在住宅旁種桑樹和梓樹。
倚劍:佩劍,此處或指志向與氣魄。
雙龍:或喻指兩人的才略或情誼如雙劍合璧。
樽(zūn):酒杯。
系臂絲五縷:端午節習俗,系五色絲線于手臂驅邪。
歲星:木星,古人認為其主祥瑞,此處喻指德高望重的韓緒仲。
此詩為明代詩人于淮上(淮河一帶)偶遇韓緒仲(禮部尚書)攜趙裕子赴任南院時所作,時值夏日(榴花盛開),或近端午(提及系臂絲習俗),詩人借重逢場景表達對友人的推崇。
全詩通過夏日重逢的細節描寫,既展現了友人的高潔品格(茝蘭)與深厚情誼(桑梓),又以‘雙龍’‘歲星’等意象暗贊其才略與德望,是一首融景、情、譽為一體的酬贈佳作。
乞假依山宅,蹉跎屬歲周。
弱荑輕采拾,鈍質稱歸休。
潘岳衰將至,劉楨病未瘳。
步遲乘羽客,起晏滯書郵。
幸以編方驗,終貽骨肉憂。
灼龜爐氣冷,曝藥樹陰稠。
語命心堪醉,傷離夢亦愁。
葷膻居已絕,鸞鶴見無由。
世累如塵積,年光劇水流。
躡云知有路,濟海豈無舟。
倚玉翻成難,投磚敢望酬。
卑棲君就祿,羸憊我逢秋。
腐葉填荒轍,陰螢出古溝。
依然在遐想,愿子勵風猷。
延步愛清晨,空山日照春。
蜜房那有主,石室自無鄰。
泉急魚依藻,花繁鳥近人。
誰言失徒侶,唯與老相親。
桃李風多日欲陰,
百勞飛處落花深。
貧居靜久難逢信,
知隔春山不可尋。
小來落托復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
舍去形骸容傲慢,他日吳公如記問,愿將黃綬比青氈。
儒服策羸車,惠然過我廬。
敘年慚已長,稱從意何疏。
作吏清無比,為文麗有余。
應嗤受恩者,頭白讀兵書。
長安三月春,難別復難親。
不識冶游伴,多逢憔悴人。
漸知歡澹薄,轉覺老殷勤。
去矣盡如此,此辭悲未陳。
深山夜雪晴,坐憶曉山明。
讀易罷三卷,彈琴當五更。
薜蘿枯有影,巖壑凍無聲。
此夕一相望,君應知我誠。
值迥逢高駐馬頻,雪晴閑看洛陽春。
鶯聲報遠同芳信,年來百事皆無緒,唯與湯師結凈因。
開園過水到郊居,共引家童拾野蔬。
高樹夕陽連古巷,
帝里諸親別來久,豈知王粲愛樵漁。
機鳴舂響日暾暾,雞犬相和漢古村。
數派清泉黃菊盛,
共說年來但無事,不知何者是君恩。
深山荒松枝,雪壓半離披。
朱門青松樹,萬葉承清露。
露重色逾鮮,吟風似遠泉。
天寒香自發,日麗影常圓。
陰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
回首望君家,翠蓋滿瓊花。
捧君青松曲,自顧同衰木。
曲罷不相親,深山頭白人。
華軒邇臺座,顧影忝時倫。
弱質偃彌曠,清風來亦頻。
恩輝坐凌邁,景物恣芳新。
終乃愧吾友,無容私此身。
憂來思遠望,高處殊非愜。夜露濕蒼山,秋陂滿黃葉。
人隨雁迢遞,棧與云重疊。骨肉暫分離,形神遂疲苶。
紅旌渭陽騎,幾日勞登涉。蜀道藹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簡誨偏盈篋。舊恨尚填膺,新悲復縈睫。
因求種瓜利,自喜歸耕捷。井臼賴依鄰,兒童亦勝汲。
塵容不在照,雪鬢那堪鑷。唯有餐霞心,知夫與天接。
步月訪諸鄰,蓬居宿近臣。
烏裘先醉客,清鏡早朝人。
壞壁煙垂網,香街火照塵。
悲榮俱是分,吾亦樂吾貧。
清冬和暖天,老鈍晝多眠。
日愛閭巷靜,每聞官吏賢。
寒菹供家食,腐葉宿廚煙。
且復執杯酒,無煩輕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