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 其十六 悟道
括盡春光滿范圍,
何曾有意欲探奇。
高低草木化生處,
上下鳶魚飛躍時。
道體曉然歸老眼,
誠明端的是生知。
點頭底事無人問,
潦倒龍鐘撚斷髭。
括盡春光滿范圍,
何曾有意欲探奇。
高低草木化生處,
上下鳶魚飛躍時。
道體曉然歸老眼,
誠明端的是生知。
點頭底事無人問,
潦倒龍鐘撚斷髭。
包攬了全部春光在這廣闊天地,何曾有刻意探尋奇景的心意。高高低低的草木正生長萌發,天上地下的鳶鳥游魚正飛躍游動。道的本體清晰地映現在我的老眼中,真誠與明達確實是與生俱來的智慧。我點頭的緣由無人詢問,衰老潦倒中捻斷了胡須。
括盡:包攬窮盡。
化生:生長變化。
鳶魚:鳶鳥和游魚,代指自然萬物。
道體:道的本體、本質,指宇宙根本規律。
誠明:真誠而明達,典出《中庸》‘自誠明,謂之性’。
端的:確實,的確。
生知:與生俱來的智慧。
潦倒龍鐘:形容衰老頹喪的狀態。
撚斷髭(niǎn duàn zī):捻斷胡須,形容沉思或感慨的樣子。
此詩為《梅花百詠》組詩第十六首,主題聚焦‘悟道’。創作背景或與詩人晚年對自然、人生與道的深度思考相關,通過觀察春日萬物生機,結合自身閱歷,抒發對道的本體的體悟。
全詩以春光為引,由自然生機過渡到對道的領悟,既展現詩人對宇宙規律的深刻認知,又流露出晚年孤寂中堅持思考的執著。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厚,是一首將寫景與悟道巧妙融合的作品。
郭西山路有寒梅,想見臨行首重回。夜聽雨聲知水長,滿船明月幾時開?
歲月無情空自惜,生平多故復何堪。雕蟲翻笑成疏拙,集蓼何心較苦甘。炯炯丹心惟愛國,蕭蕭白發不勝簪。太行北向持吾駕,善御其如楚在南。
昭亭高隱倦淹留,歸馭飄然下十洲。我亦半生隨泛宅,故園空憶洞庭秋。
雨過新苔漸滿階,躊踟不忍觸青鞋。檻前春色花初放,林下幽情賞獨諧。欲倒竹籬須葺治,將頹石岸更安排。蕭然忘卻人間世,本自無名不用埋。
燦爛熊車度,逶迤鳳闕來。戈鋋千堠列,鹵簿百城開。日近司空座,星移上將臺。大廷推相國,誰并酂侯才。
長憶前朝李薊丘,墨君天下擅風流。百年遺跡留人世,寫破湘潭夢里秋。
孟觀孫秀尚同寅,足了優游卒歲身。牛斗豫章才尺五,中臺何事不關人。
四海文章伯。自雪堂人老,有誰當得。馀子紛紛何足數,除是壺中仙客。況奪得、秋光清徹。筆下詩成愁鬼魅,更千軍、侍帳看飛檄。須信道,萬人杰。胸襟浩蕩乾坤窄。向樓東吟笑,壯心誰識。直渡黃河擒頡虜,吐盡平生奇策。終不負、雄姿英發。聞說九重飛紫詔,想鳴珂、早晚朝天闕。鴻鵠舉,楚天闊。
君知早落坐先開,莫著新詩句句催。嶺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來。
陌上誰家子,行春并騎來。揮鞭不相問,回顧復疑猜。二月初消雪,東風尚落梅。更尋禪寂地,石上玩蒼苔。
同為山澤臞,半分漁樵席。我不踐斯境,誰肯賞茲僻。
朝士相知子最深,每從公暇即過臨。風姿清潤藍田玉,文采光輝麗水金。到處清談多讓席,有時白戰獨披襟??瓦呄嗑塾认嗲ⅲ县摦斈旯逝f心。
好手逢場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風。玿師一句當機語,不道楊岐栗棘逢。
根到深泉石作身,疏疏香葉不知春。海波不動天風遠,千歲寒蛟作老人。
齒發驚馀五十年,羲圖猶未絕韋編。知幾須徹無名始,觀妙應窺太極前。尼父尚留壇畔杏,元公偏愛沼中蓮。蒲團坐到忘言處,瞥見西山一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