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其四
久踐中臺座,終登上將壇。
誰言斷車騎,空憶盛衣冠。
風日咸陽慘,笳簫渭水寒。
無人當便闕,應罷太師官。
久踐中臺座,終登上將壇。
誰言斷車騎,空憶盛衣冠。
風日咸陽慘,笳簫渭水寒。
無人當便闕,應罷太師官。
您長期擔任宰相要職,最終又晉升為上將。誰能想到車騎斷絕(您已離世),只能空自回憶您生前的顯赫儀容。咸陽的風和日頭都顯得凄慘,渭水因笳簫聲更添寒意。如今沒有合適的人填補您的空缺,或許該罷免太師這一職位了。
中臺座:指宰相之位,古代以三臺(上臺、中臺、下臺)對應三公,中臺為司徒,代指宰相。
上將壇:指高級將領的職位,壇為拜將儀式所用,此處代指上將之職。
車騎:代指徐公生前的車駕儀仗,此處借指其本人。
盛衣冠:形容徐公生前儀容威嚴、地位顯赫。
咸陽:古秦都,此處代指唐代京城長安(今西安),借指徐公活動的中心。
笳簫:古代管樂器,笳為胡笳,簫為排簫,常用于喪樂,烘托哀傷氛圍。
便闕:指宮廷近側的職位空缺,此處指徐公原任的太子太師之位。
太師官:即太子太師,為東宮官,負責教導太子,是虛銜但地位尊崇。
此詩為徐公(太子太師)去世后所作挽歌。唐代挽歌多為同僚或友人追思逝者而作,詩中“中臺座”“上將壇”反映徐公生前位高權重,“咸陽”“渭水”點明其活動于京城,創作背景當為徐公逝世后,作者以挽歌悼念其功績與地位。
全詩通過追述徐公生前榮顯(“久踐中臺座,終登上將壇”)與去世后的哀景(“風日咸陽慘,笳簫渭水寒”),既贊其地位之重,又抒哀悼之痛,凸顯其不可替代性,是唐代挽歌中“以榮襯哀”的典型之作。
吳山高,吳水長。烏啼霜楓落,鹿游煙草荒。百花洲在春無主,曾見蛾眉花下舞。祗憐西子捧心顰,那覺越王嘗膽苦。山圍水繞闔閭城,故國臺傾空有名。子胥伏劍夫差死,悲風哀動寒潮聲。
翩然逸想九霞間,仍是霓衣與鹿冠。塵劫三山元自近,神官一字固應難。云煙萬瓦虹榱壯,冰雪千幢鵠輦寒。堪笑木強韓吏部,如何容易撮靈丹。
樂兒本是一形軀,乍作官人乍作奴。名目服章雖改變,始終奴主了無殊。
江山冷落今猶在,往事千秋改。雞臺春去最關情,殘月落花時候聽流鶯。小樓寒擁銀釭坐,獨院愁深鎖。安排柔櫓送王孫,明日桃花流水滿江城。
霏霏風雨暗郊原,有客含凄獨掩門。山鬼嘯云移峭壁,毒龍將海浸孤村。愁來自灑青楓淚,戰罷誰招絕漠魂。繭足空齋無一語,不因岑寂怨黃昏。
柳老陰陰密,榴繁灼灼明。持杯了醒醉,拊檻置枯榮。谷曠簫笙雜,江空鏡像呈。澄心著老眼,物物見真情。
窗外西風開玉茶,春山傳味更傳花。年年冰雪通紅火,縱不同時總一家。
毗舍遙遙,異香一炷馳名久。妙香稀有。鼻觀深參透。問訊東來,知□誰先后。稱仙友。十花為偶。近有江西守。
邊風動,燕云開。千金買駿骨,宛馬從東來。金臺百尺空中起,樂毅趍燕從隗始。高陵秦塞云幾重,俯拓齊城地千里。昭王已矣賢士亡,黃金化土高臺荒。白虹貫日天蒼蒼,易水波寒沙草黃。
畫家正宗稱四王,導源董巨承悅黃。從風蔚起紛百輩,誰歟殿者戴侍郎。侍郎觥觥表節義,托興丹青特馀事。云龍上下邵許曾,鎖院風流后難繼。家住錢塘山水絕,盡化煙云為筆墨。幽人懷抱非世間,愛摹清曉湖天色。南北沉沉橫兩峰,落月未落聞疏鐘。云鬟不動睡初起,愁絕西子難為容。古來能手各爭席,秀韻天成公第一。沆瀣吸取黃鶴仙,山林獨往營邱筆。卷中云物皆依舊,可惜靈區蒙海臭。忠魂應自戀清暉,華表堪悲朱鳥咮。故家喬木跡未蕪,清泠有硯今在無。但應模糊滅聞見,夜山繼繪高尚書。
才退春寒已暮春,滿川煙草送王孫。別時還是相逢處,玉笛吹殘酒尚溫。吹玉笛,不堪聞,桃花流水繞孤村。何堪斜日青山晚,杜宇聲中人閉門。
積雨經時苦自長,東溪回首意凄涼。連山巨浪飛春雪,數點驚鷗下夕陽。神女含情愁洛浦,美人揮淚灑瀟湘。欲尋舟楫無由渡,咫尺天涯共渺茫。
角勝勞生不足云,濫傳僧語亦非真。始知解愛禪中樂,萬萬人中無一人。
樓迥支筇久,庭閒轉榻頻。松衰無直干,竹好但新筠。漫仕慚逋客,躬耕羨野人。可能千里意,端的為吳莼。
乳白晴云瀹嫩茶,秋江一色賦奇花。鬢絲禪榻看花笑,惟有玉川真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