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禦寒
五更炊黍候行舟
端為霜嚴風更遒
但得寸心存養熟
自然天理日周流
五更炊黍候行舟
端為霜嚴風更遒
但得寸心存養熟
自然天理日周流
五更時分煮好黍粥等待行船出發,只因為寒霜嚴酷、寒風更加猛烈。只要內心修養得純熟深厚,自然天理就會每日周流運行。
五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約凌晨3-5點。
炊黍:煮黍米,此處指煮粥。黍,一種谷物,性黏,可煮粥。
端為:只因為。端,副詞,表原因。
遒(qiú):強勁有力。
存養:指對內心的修養與持守,儒家強調通過存養功夫培養道德本心。
天理:宋明理學概念,指自然規律或道德準則的本質。
周流:循環運行,貫穿一切。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出行途中的寒冷清晨。當時霜風凜冽,作者于五更時分煮粥御寒,由這一日常小事觸發對內心修養的思考,結合理學“存養天理”的觀念創作而成。
詩以“煮粥御寒”的生活場景為引,由外境之寒轉向內修之要,強調純熟的內心修養能使天理自然周流,體現了宋明理學家將日常實踐與哲理思考相融合的創作特色,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
坐遵曲渚覽晴空,樽俎冠裳江左風。勝賞自超山水外,遺蹤猶指畫圖中。春看宇宙情俱遠,醉向文詞思更雄。陳跡祓除還此水,山陰亭榭幾蒿蓬。
無正文。
病已知難愈,踟躕欲委形。黔婁誰作誄,貞曜汝題銘。咫尺將魂爽,羅浮入杳冥。兒曹營發冢,教近錦云屏。
雨洗明河畫扇收,胡床露冷藥闌秋。墻陰未得中庭月,一點螢光草際流。山花山雨相兼落,溪水溪云一樣閒。野店無人問春事,酒旗風外鳥關關。
綠桷朱簾金刻鳳,彫梁繡柱玉蟠螭。
令節逼重九,歸期及暮寒。風霜搖落候,莫遣客衣單。
兩鄉雖接壤,一水恨盈盈。何必今朝別,方為萬里程。路難君莫問,酒盡我當行。不用勤相送,天涯共此情。
欲作新詩挑兩公,含毫不下思先窮。貪逢大敵能無懼,彊畫脩眉每未工。畏病忍狂妨痛飲,晚云朝雨滯晴空。正須好句留春住,可使風飄萬點紅。
露粟藏金一半開,層層碧玉映樓臺。西風昨夜吹香過,人在欄干待月來。
知是何山疊聳頭,縱橫直欲斷江流。看他峽內清清水,不到東溟未肯休。
晉有一仁人,開府羊荊州。梁有一仁人,車騎韋嚴侯。弱者懷其德,強者伐其謀。儉慈不敢先,老氏羊所優。竺教橫天來,舉世皆蕩流。韋也守中庸,不忮復不求。
蓮花樓外別人人。長夜厭星辰。為誰風里微步,心旋博山云。殘粉黛,舊羅巾。黯傷春。銀釭斜照,錦幄薰時,別恨常新。
心賞歡同調,聊成假日游。暮窗紆翠岫,春檻抱滄流。蕪綠煙催暝,花寒雨作愁。紅芳坐來歇,登處且消憂。
清淺潞河流,常維萬里舟。越羅將蜀錦,充滿潞濱樓。
夢寐江南未得歸,清波鷠子上鉤肥。五年身屬官倉米,輸與漁人坐釣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