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屏自勵兼勵諸子
圣道大無極,學之從何入。
無逾曾三省,兼與顏四勿。
勉勉七十來,全未見有得。
爰將書之屏,再策尚存力。
圣道大無極,學之從何入。
無逾曾三省,兼與顏四勿。
勉勉七十來,全未見有得。
爰將書之屏,再策尚存力。
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沒有盡頭,學習它該從哪里入手呢?沒有比曾子每日多次自我反省更好的方法了,同時還要踐行顏回的四勿準則。我勤勉努力到了七十來歲,卻完全沒有什么收獲。于是把這些話寫在屏風上,再次激勵自己尚存的精力去學習。
圣道:圣人之道,指儒家的道德準則和思想體系。
無逾:沒有超過。
曾三省:曾子每日多次自我反省,出自《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顏四勿:顏回的四勿準則,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出自《論語·顏淵》。
勉勉:勤勉的樣子。
爰:于是。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晚年,他一生鉆研儒家圣道,到了七十多歲仍覺未有所成,于是寫下此詩自勉并激勵子女。當時社會儒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人們尊崇圣道,注重道德修養。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圣道的追求和自我激勵。特點是質樸務實,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儒家修身思想的傳承。
天人玉立妝初試。只一片,云為婢。娥月映來同不字。無媒也好,無郎也好,沒個堪相配。妝樓絕頂藏空翠。淡掃蛾眉朝上帝。小鏡吳波照梳髻。喬家姊妹,蔣家兄妹,都住江南地。
壯年志在行,皇皇困無君。老矣此念灰,去住如閑云。詩壇二三子,一見勝百聞。徐郎吳下蒙,絢麗工語言。滔天自濫觴,昔人求其源。隱幾有妙領,未覺市聲喧。
鵑花為我血殷紅,朵朵清明涕淚中。望帝春心終不死,幽林處處是蠶叢。
紫微耀中天,列宿馳清輝。巍巍四門辟,群賢歘來儀。明公秉淳懿,皎皎金玉姿。北起既鳳翥,南遷亦鵬飛。止水鑒群類,凝霜肅臺威。抗志秋漢迥,振藻春林菲。于今乃獨秀,視古允同徽。
馳余馬兮南北,慨永懷兮故國。豈喬木兮吾敬,繄世臣兮取則。許史兮金張,煜煜兮煌煌。薰天兮富貴,達觀兮秕糠。水有源兮木有本,傳不傳兮天若吝。彼高密兮崇門,后何稱兮子孫。維指李兮蟠根,光萬丈兮斯文。父子兮昆弟,面命兮叮嚀。闖戶兮車不停軌,滿堂兮烜朱與紫。顧所重兮未然,寧以彼兮易此。佩禮義兮服詩書,保厥美兮久不渝。百世兮嗣守,張赫奕兮吾閭。守一經兮范金石,寧鄭公兮專通儒。
盡日望西山,扶筇復倚欄。遠觀猶未足,更作畫圖看。
一輪皓魄海東來,縱識姮娥未有媒。莫向馮夷費斟酌,方諸昨夜已懷胎。
問湘湖、曲橋涵碧,縠紋落日波碎。紅蘭渡口人來去,記得隔江風味。小艇系。看幾縷、青絲脂澤縈柔指。溪云十里。把荇帶牽開,蘋花吹動,雙鷺又驚起。調羹好,入饌銀匙正美。鱸魚也許烹桂。歸程莫怨蹉跎甚,伊自不成歸計。秋老矣。又醉菊、吟商閒卻鴛鴦水。西風似醉。念滌釜炊松,婆娑兒女,燈火紙窗閉。記西皋、絲鶯絮柳,琴樽燈火蕭寺。蘭亭雪夜風流甚,謝傅門庭羅綺。今徙倚。看柿葉、翻時愁賦安仁誄。搴蓉攬芷。念吹笛梅邊,暗香疏影,頻寄一雙鯉。紅牙拍、零落當年七子。相逢爾我燕市。曲塵飛上青青鬢,秋色祇添憔悴。初度矣。悵黃菊、朱萸難買東籬醉。筆床硯幾。向三泖潮回,九峰翠滴,圖畫說煙水。
知子于今近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寧知京國相逢處,又是都門惜別筵。上苑榴花偏向日,官河楊柳正含煙。臨岐握手無他語,愿篤清脩繼往賢。
回首風光橫萬里,他年應記柳侯城。
珠璧佳城下,丹青敗藁間。殘年兩行淚,絕筆數重山。
傍舍江鷗故不飛,自憐弛擔早忘機。三朝事業雙蓬鬢,百歲生涯一釣磯。白日易過塵債迫,青山難買道心違。忽吟寄我漳江句,千仞岡頭好振衣。
冬意絕蕭瑟,樓頭日日陰。愆期雪不至,無厭雨偏淫。展恨頻看史,凝愁獨擁衾。自知人性后,惆悵到于今。得意固無伴,愁來誰可商。未呼桀溺隱,且學牧皮狂。枘鑿從千態,牢騷付九章。漸疑蓬戶內,亦不復黃唐。長日茅檐下,輕風動短衫。菊花聊自植,蓬徑不為芟。入俗刃初試,畏人枚可銜。只應深自戢,清影倚長镵。超俗還諧俗,由來不可兼。黃齏今已熟,竹葉且微沾。見月思姬晉,臨流憶謝瞻。泠然神欲往,風輾遠村簾。
長安簪紱者,軟塵戀東華。誰知程鄠縣,獨愛前川花。今晨偶無事,行行臨水涯。農功自茲始,辛苦念田家。
顛倒夢想忽然破,直入孤峰常獨坐。不曾相見與相親,祇么巍巍迎達磨。東西露柱滿添湯,南北石頭快推磨。到與不到俱吃茶,萬里清風同唱和。快活快活也大哥,達磨達磨真老婆。多時尋覓覓不見,卻來草里念摩訶。幾年相伴急走過,新羅低頭覓不見,舉首又蹉過。今日無知知,不是強揚播。若有知知者,未免番成禍。四七二三不立形,歷劫三祇祇這個。從古迄今食不餐,肚脹氣均常不餓。傷嗟捉月夜猿癡,往復疲勞多退墮。不知古佛只傳心,除了此心無別可。師子子,不消多,直下無心唱哩啰。拈卻眼來作鼻孔,呵呵大笑探禪河。無量劫來風泡子,至今汩沒和巴歌。稽首寶積佛,敬禮阿彌陀。普庵此來無個事,大家相勸演若多。元來不識頭依舊,何須苦苦更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