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適值清明會客江樓共觀并蒂魏紫偶成二小詩約坐客同賦 其一
上巳清明共一時,
魏花開處亦連枝。
前身應是唐宮女,
猶記昭容雙袖垂。
上巳清明共一時,
魏花開處亦連枝。
前身應是唐宮女,
猶記昭容雙袖垂。
上巳節和清明節在同一時間,魏紫牡丹開放之處也是并蒂連枝。它的前身應該是唐朝的宮女,還記得昭容雙袖下垂的樣子。
上巳:古代節日,在農歷三月初三。
魏花:指魏紫,牡丹名貴品種。
昭容:唐代女官名。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在三月三日上巳節恰逢清明節之時,詩人在江樓會客,看到并蒂魏紫牡丹,由此觸發靈感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相對安定,人們有閑情逸致聚會賞景。
這首詩主旨是借并蒂魏紫牡丹抒發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對歷史的遐想。其突出特點是聯想奇特,將牡丹與唐代宮女聯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創作思路和審美情趣。
野堂疏豁近江皋,喜見南山秋氣高。
野外漸寒群木脫,草根薄暮百蟲號。
筑陂濬畎更相勉,伐荻剶桑敢愛勞。
亦念耄荒當自佚,欲將世業付兒曹。
游宦風波惡,還家日月長。
厭煩思病忘,避俗欲陽狂。
絕意功名會,收身翰墨場。
著書吾豈敢,尚可述農桑。
徐行摩腹出荊扉,掠面風尖酒力微。
市步空船迎荻去,湖堤輕擔賣魚歸。
潺潺沙竇鳴殘水,莽莽平蕪襯落暉。
商略最關詩思處,滿村砧杵搗秋衣。
兀兀終年醉,空空四壁窮。
那知雙雪鬢,又度幾秋風。
高枕三峰老,深衣獨樂翁。
騎驢向何許,搢箠有蠻童。
我以善勉汝,汝謂出訾毀。
置之不復言,意又不能已。
為善如筑臺,成功由積累。
中休猶不可,況本無基址。
未言破萬卷,日且讀十紙。
學雖在力行,要是從此始。
夜夢奇童拜且言,今乃幸得生高門。
夢后一日得開孫,虎兒墮地百獸奔。
未論頭角與眉宇,但聽啼聲誰敢侮。
就令長大未必奇,亦作人間孔文舉。
志士慕古人,忠臣挺奇節。
就死有處所,天日為無色。
大義孰不知,臨難欠健決。
我思杲卿發,可配嵇紹血。
北伐下遼碣,西征取伊涼。
壯士凱歌歸,豈復賦國殤。
連頸俘女真,貸死遣牧羊。
犬豕何足讎,汝自承余殃。
虛堂一幅接?巾,竹樹森疏夏令新。
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寒龜不食猶能壽,弊帚何施亦自珍。
枕簟北窗寧有厭,小山終日對嶙峋。
掛冠湖上遂吾初,捫腹消搖適有余。
羹煮野蔬元足味,屋茨生草亦安居。
市壚分熟通賒酒,鄰舍情深許借驢。
更喜新晴滿窗日,簽題重整一床書。
一葉落知天下秋,三齒墮矣吾生休。
詩人未脫紈袴態,尚樂華屋悲山丘。
蓼花荻葉可以解我憂,鸕鶿白鷺可以從我游。
君看貂蟬與兜鍪,等為岑岑壓我頭。
豈知石闌干下買篛笠,一棹飄然煙雨舟。
不須強預家國憂,亦莫妄陳帷幄籌。
功名富貴兩悠悠,惟有杜宇可與謀。
徹底無能徹骨貧,自憐虛作六朝民。
學因病廢捐長日,志與年衰愧古人。
露濕亂螢飛暗廡,霜清饑雀噪空囷。
一生眼境常如此,草賦憑誰問大鈞。
過了清明日愈遲,年華不復在辛夷。
誰知綠葉陰成處,正是青天露坐時。
茂草滿庭喧鼓吹,嫩湯出鼎試槍旗。
衰翁敢作明年計,剩與東君惜語離。
學問參千古,工夫始一經。
寧論綬若若,且喜佩青青。
汝業方當進,吾言要細聽。
仍須知稼穡,勉為國添丁。
是身如鼠穴太倉,七十始辦求深藏。
扶衰復拜求舊詔,入對講殿瞻颙昂。
期年蒙恩許謝病,家居更辱鄉黨敬。
今夕不醉無庸歸,此老余年君所知。